此外,金融高端人才短缺也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董彦岭建议,可以采取高校、政府、企业合作培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端人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告诉记者,济南没有龙头金融企业能带动整个地区、整个行业发展,“济南金融没有地标性区域,经七路?泺源大街?经四路?金融业在济南还处于散、乱、差的状况,对于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缺乏统一规划。”他说,金融应该集群发展,济南可将现有金融资源串成串。
政协委员:金融中心要统筹规划避免内耗
在今年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山东亘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虹提交了《关于加快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
提案中,王剑虹分析了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仅将硬件建设放在第一位,如多个金融CBD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但是与上海、南京等地相比,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明显缺乏。并且,金融生态环境不如其他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及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有待加强,有的地方政府往往把贷款作为筹措经济建设资金的唯一方式,没有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意识。他还提到,济南缺乏金融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两核三区”的初步设想后,历下区、市中区和高新区都在加紧建设金融CBD,各个区“自己做自己的事”,即使同为“东部金融新区”的奥体CBD和汉峪CBD,也分别由历下区和高新技术区各自主导,为了抢占先机,各个区之间展开“你追我赶”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导致以区为单位的重复建设,浪费公共资源,而且各个区的优惠政策不一致也会造成无序竞争。当务之急是由市政府牵头,对金融中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将各个区发展金融业的政策协调一致,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
他建议,在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应由省市两级政府共同制定。一些战略性举措的实施必须靠省政府推动,发挥全省金融资源的协同效应。从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看,济南市处在多个经济区的交界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政策的吸引力必须达到最大化。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应始终坚持金融聚集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要强调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对全省经济的金融辐射效应。同样,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动济南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融资。对于高端人才短缺现状,他建议可以由市财政出资与济南大学共同建立济南大学金融学院,为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定向培养急需的各类金融专业人才。
延伸阅读:邮储银行高管鲜有金融背景 被指做业务不动脑子我省“一行四局”发布2012年度金融统计数据山东下达金融支农预算资金1.09亿元访青岛人大代表张晓男:强化金融服务 助力蓝色经济人大代表邓强建议临沂建设中国红色金融博物馆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