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旭
新驿镇王兴标幼年不幸致残,高中毕业后靠走街串巷维修家电为生。2012年,怀揣着创业梦想的王兴标在兖州市残联的帮助下,筹资80多万元开办了一家海尔家电专卖店。当年一季度便完成销售收入40多万元,兖州市残联已为他申报了省级自主创业标兵。王兴标说,是党委政府对他给予的关爱帮助,使他走上富裕之路。
大安镇陈月锋因交通事故致残。自2010年起陈月锋便每天都会去村卫生室的康复站作康复训练,身体状况渐渐好转。他逢人便说:“上康复站训练,不光方便,还不用花钱。感谢政府给了俺第二次生命”。
在兖州,蓬勃发展的残疾人事业为像王兴标、陈月锋一样的残疾人朋友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之火。
全兖州市有2.6万名残疾人,占全兖州市总人口的4.89%,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让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兖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兖州市以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主线,大力开展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残疾人社会保障项目,残疾人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2012年兖州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兖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和“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加大对低保边缘、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为688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及时足额发放了每人每月60元的生活补贴;落实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27户残疾人被纳入危房改造计划,为170名残疾人按照每人每年260元标准,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春节期间、助残日期间对500名贫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款物达20余万元;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依托荣军医院集中托养了53名重症精神病人;居家托养残疾人322名,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在各镇街建立了11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困难残疾人实施了分类施保。
精心实施“阳光助学”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残疾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全程救助。资助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为85名0-6岁残疾儿童每人发放了1200元的年度生活补贴。为368名中小学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中小学学生每人发放了800元生活补贴,为38名残疾人大中专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大中专学生每人发放了1000-2000元的年度学费补助。近年来,累计为496名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80多万元,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山东政务信息等进行了报道,成为兖州市民生事业的一个亮点。
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争创全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兖州市”快速推进。大力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落实好兖州市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积极配合兖州市妇保院改造建设了兖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建设了10处济宁兖州市规范化基层康复站,举办了全兖州市康复员培训班,对全兖州市107名基层康复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康复工作水平。为1003名贫困残疾人配发了助听器,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为36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32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救助;为238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了三个月免费住院治疗或者一年的免费服药救助;免费康复35名0-6岁残疾儿童。
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推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劳动就业是残疾人自食其力、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实施“扶贫基地拉动就业”工程,发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20处,安置残疾人就业300多人。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免费为15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家电维修、计算机操作、服装设计、种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培训365人次,举办了10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以白象食品公司为龙头的5家福利企业安置近70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通过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大批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