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是一个城市的面子,是一座城市无形的名片。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披星戴月,伴随着星星点点的路灯,在寒风中挥动着扫把,为这个城市默默地付出着。他们就是城市的环卫工人。
凌晨5点,记者来到附属医院附近。虽然天还没有亮,但这里的环卫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市环卫处清扫一公司的杨经理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的环卫工人非常辛苦,每天凌晨5点就要到岗清扫,家远的往往4点不到就要起床。为了保持路面干净,我们实行两班制,一天四扫,早晚各两次。早晨6点半左右,我们完成第一遍清扫。经过短时间的轮流吃饭后,我们就要开始第二遍的清扫,这次主要清理垃圾箱,擦拭道路护栏。现在天气非常冷,可在清扫过程中,每位环卫工人都是汗流浃背,贴身衣服经常湿透。虽然热得出汗,但是大家都不敢脱去棉衣,怕脱衣后受冷感冒。由于清扫区域多为商业区,经常有商家沿街散发宣传单,也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红星路上的市政府门口,这里是济宁的主干道,车流量比较大。记者看到几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路面上散落的渣土。由于经车辆碾压,加上天寒地冻,环卫工人费了好大劲才把路面上的渣土铲除。
在车站西路,记者看到一辆垃圾车上放着一扇破碎的玻璃门,碎玻璃带着尖尖的刺,在灯光下闪着冷光。清扫二公司的李经理告诉记者,环卫工人在清扫路面时经常遇到这种破碎的东西,一些市民将自己不用的家庭物品直接丢弃在街道上,让环卫工人处理。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而且大大增加了他们受伤害的几率。环卫工人自身劳动保障低,受到伤害后得到的赔偿就更少了。
据市环卫处副主任宋玉君介绍,2013年城市环卫管理新体制运行以来,市环卫处按照市住建委工作安排部署,围绕环卫工作主线,大力开展“百日清洁提升”行动,争当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排头兵,确保城区面貌取得实质性变化。对10条主干道细化34个责任路段,管理人员全天到位、无缝隙巡查,对重点场所、公交站台点、学校周边、集农贸市场等易脏、造脏部位重点整治;实施10条主干道清扫“六个一”责任分工制度,确保每个责任路段两人一车,每人一把扫帚、一个撮箕、一个手提袋和一个拣拾夹,严格执行墙到墙保洁作业,做到岗不离人、人不停拣,随脏随扫;规范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对路沿石、隔离栏、与小街巷、社区交叉处等易脏部位和区域,增加清扫作业频次,在道路普扫过程中采取降尘压尘措施,严格实行中午交接班错时工作制度,避免了交接班期间人员空档、断档造成保洁作业的真空。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目前,城区主干道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基本达到了“五净五无、路见本色”的要求。
早晨7点多,天才蒙蒙亮,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伴随着初生的太阳,环卫工人们结束了第一遍城市的清扫工作,在短暂的休息后他们将开始第二遍的清扫。望着干净的街道和环卫工人们离去的身影,记者也结束了采访工作。美好的环境,需要全体市民共建,城市环境的保持,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了城市的美好生活,希望大家保持好城市的卫生,不要乱丢垃圾。也许仅仅是大家一个好的习惯,都可能为环卫工人减轻很大的劳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