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纪念品作为高附加值文化产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市中区所重视。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纪念意义,彰显文化内涵,是一个地市中区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具有文化、纪念、独特、轻便、时尚和适用六大特点,共享效应聚集,消费需求迫切,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随着21世纪文化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普及和膨胀发展,旅游纪念品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其销售收入占旅游收入的比重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一个地市中区文化产业范畴富有旺盛生命力的朝阳产业。结合市中区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围绕纪念品研发和营销策略,笔者粗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可望给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旅游纪念品市场,探索路径和增强信心。
一、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和分析
经调查,在我国当前的旅游纪念品行业,不仅生产企业规模小,辐射面窄,而且绝大部分产品缺乏创意、没有特色,不同地域、不同景点的纪念品千篇一律,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甚至在不同地市中区、景点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出现相同的纪念品。而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除价格昂贵的高档纪念品做工精良细致外,大部分都存在着品质低劣、做工粗放。2004年,北京市旅游局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位国内外游客在景市中区里购物花费只有1.62元,而到美国旅游的大陆游客仅购物支出就达987美元,赴欧洲旅游的游客平均购物消费高达1781美元,可见我国自产自销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和销售规模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年来嘉兴市将专业市场与旅游线路有机融合,进一步开发购物旅游市场,构筑了全方位的大旅游,购物旅游消费占整个旅游收入的半壁江山,从这一侧面,足以说明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济宁市中区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
市中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旅游纪念品行业连同娱乐业应该说走在了其他文化产业的前列,已初步形成了一大批以黄河文化礼品行、小苏州工艺礼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旅游纪念品民营销售企业。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围绕运河文化、儒家文化、黄河文化研发了一批旅游纪念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荣誉。但是特色鲜明、彰显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寥寥无几,品种少、档次低、缺乏有知名度的品牌,对游客没有吸引力;开发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创意,仿制、套牌、贴牌现象较为普遍。市中区作为中国运河之都,运河文化丰富璀璨、文物古迹遍布城乡,街巷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可以说研发旅游纪念品有着丰富的素材和基础。究其市中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规范管理、缺乏行业指导、缺乏技术人才、缺乏品牌意识、缺乏政策扶持。
三、市中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
旅游纪念品作为承载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商品,其设计首先考虑它的纪念性功能,要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标志性的旅游纪念品是城市旅游的“点睛之作”,纪念品的设计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打响品牌、规模扩张”的原则,将市中区的文化内涵寓于其中,从适用性、认知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发,开发的产品应立足于外在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现,促使产品对游客具有亲和力,进一步增强市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和设计,形成设计上的卖点。首先产品设计要从模糊的市场中把握方向,为市场开拓提供明确目标;其次要不断的更新换代,以便利用科技进步所取得成果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要通过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创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四、市中区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对策
1、树立品牌意识。一个成功的旅游纪念品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会引发目标消费群趋之若鹜,对公众产生巨大影响力。围绕市中区深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将成为吸引游客的根本原因。研发出特色鲜明、富有品牌功能的旅游纪念品应体现市中区文化的概括与传达,使其成为旅游重要的吸引物,从而大大增强市中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