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工作人员在为被救助者梳洗。
张吉贺
(不知姓名)
王小霞
28日晚,在街头流浪的张吉贺被济宁市第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接到了救助站,但他除了名字外,家庭住址和父母名字等信息都说不出来。像张吉贺这样想回家却不记得回家路的人,在济宁市第一救助站里已有3名。快过年了,他们渴望能够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
29日上午,记者在济宁市第一救助站内见到了张吉贺、王小霞,以及另外一名尚不知道姓名的被救助者。济宁第一救助站副站长李兵告诉记者,张吉贺是28日晚在汽车南站附近流浪时,被救助站工作人员接到了站里,但是他除了能含糊不清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以外,没有说出其他任何有效信息。“通过户籍寻找,也没找到有走失张吉贺的家庭,现在正通过其他办法继续寻找他的家庭住址。”
记者通过交流发现,张吉贺年龄在20岁左右,济宁口音,身上穿着一件印有“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的校服,张吉贺自称衣服是买来的。通过攀谈,他反复提起“王庙中学”,还说有个弟弟,但剩下的时间则是自言自语、答非所问了。
另一名男子今年约有40岁,是救助站工作人员1月5日从济宁火车站广场接回的,接回来后该男子很少说话,只说想回家,但至今也没说出自己的名字。记者看到,他穿一身草绿色的衣服,眼睛里满是茫然。“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问了这名男子几句,他除了简单地看了记者一眼外,没有说出一句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查出这名男子的家庭住址、名字等有用信息。
穿一件白色衣服,戴一个浅蓝色帽子的王小霞,看起来有40多岁,一会说自己是梁山的,一会说是金乡的。“当时她说出自己丈夫的名字叫‘王左相’,但经过当地派出所核实,并不是同一个人,尽管她想回家,但到现在还没找到,所以一直住在救助站。”李兵告诉记者,一般知道家庭地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会通过购买车票或送回的形式将他们送到家,但个别的流浪乞讨人员,因为长期在外流浪,脑子或许受到过刺激,所以并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这样就只能通过反复的攀谈、询问,争取从他们回答的只言片语中得出有用信息,然后再去派出所查询户籍信息。
“快过年了,这3个人都想着回家团圆,由于有用的信息欠缺,所以暂时还没找到他们三人的家庭地址,我们希望,如果有爱心市民认识他们,能给我们救助站进行联系。”济宁市第一救助站站长李尚民说,从口音判断,以上三名被救助者都是济宁人,而且走失的时间都不长。
马上到春节了,不仅他们自己想回家团圆,3名被救助者的家人也会很挂念他们,如果您认识他们,或者能够提供有用的线索,希望您拨打本报热线:2110110,或者救助站的24小时救助电话:2211940,帮助他们回家过年。(记者 晋森 通讯员 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