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者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明显下降,分别下降3.1%、1.0%。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3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1项,省级124项,市级234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80项,有12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9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申请专利6909项,专利授权5457项,4项专利获第七届山东省发明创业奖。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9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4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22家。已建立6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60处产学研基地,4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新增院士工作站10家,全市共建成院士工作站34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7处。科技企业孵化器91处,孵化面积120万平方米。通过第十一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成交技术项目和技术合作协议352项,项目投资额218.8亿元,技术成交额12.4亿元。
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18所,在校生140.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研究生3438人,本专科在校生8.5万人;成人高校2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1所,在校生共7万人,其中普通中专7所,在校生2.7万人,职业高中(中专)22所,在校生4.1万人,成人中专2所,在校生2251人;普通高中37所,在校生13万人;普通初中246所,在校生27.7万人;小学1185所,在校生56.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1217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697所,在园幼儿24.5万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
文化事业。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与纪念馆1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95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314处,文物保护机构25个。文化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8种,报纸5种。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9.11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人口覆盖率95.6%。
卫生事业。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631个,其中,医院13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425个(含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7个,其他15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685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482人。医疗床位46723张。
体育事业。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2枚,银牌8枚,铜牌4枚;在参加全省比赛中,获金牌52.5枚,银牌51枚,铜牌94枚。在世界比赛中,获铜牌1枚;亚洲比赛中,获金牌2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省继续保持较好位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6个、完成投资121.9亿元,升级改造主干道和背街小巷25条,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64.9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9平方米。新增道路长度164.9公里,面积723.46万平方米。切实提高城区污水归集和集中处理率,全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5座,运行规模70万吨/日,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同步建设配套管网1378余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5%。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不断优化居民生活环境。2012年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10.62万㎡,供热采暖总面积达到2251万㎡,集中供热普及率61%;新增天然气用户1.5万户,城区燃气居民用户达20.3万户,燃气普及率96%。城区供水管网工程已完成30公里,供水普及率100%。
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率及执行合格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整改163家,关闭停产25家,取缔“土小”企业166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市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各监控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较上年降低22.3%和43%,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市区主要污染物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较上年分别下降12.3%,18.2%和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