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扣为人质”、“很快就会被释放”、“还在武装分子手里”自从21名菲律宾籍联合国维和人员3月6日被叙反对派劫持以来,菲律宾国内舆论的情绪如同“坐过山车”。虽然叙反对派在华盛顿的代表8日称,将在当天的礼拜结束后正式释放人质,但这个“可能使人质危机和平解决”的保证并没有平息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愤怒。
“俄罗斯之声”评论称,叙反对派在“要挟联合国”。此前一直同情叙反对派的西方媒体担忧,随着叙反对派露出“危险本色”,武装他们只能意味着“更多流血”。不过,与遥远的美欧国家相比,以色列的焦虑更为迫切,因为劫持地点据他们控制的戈兰高地不足1英里,而且如果联合国部队因此撤出,这个以叙“缓冲带”恐怕会留下“安全真空”。
“我们是否正在目睹叙利亚出现"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分崩离析的局面,还是整个中东都要分崩离析?”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雅各比恩如此评论越搅越乱的叙利亚局势。【环球时报驻叙利亚、德国、法国、日本记者 焦翔 青木 杨明 李珍 玉鹏 卢昊 甄翔】
相关阅读
中东“一哥”的战略困局
又有两个中东国家出现确诊病例
这个经济增速数字 让整个印度炸了
美国这一政策大逆转惊动中东 巴勒斯坦谴责
中东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将开通至我国航线
奥巴马谴责IS杀害日本人质 赞日方推进中东和平
美前外交官:伊朗或借中东乱局扩大地区影响力
韩京畿道一农场出现疑似禽流感 病毒纵贯整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