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9点,2013年省考公务员的报名系统正式开通,这一系统的开通意味着浩浩荡荡的“考公族”将加快备战的脚步。这其中有“重在参与”的“打酱油”型,有考研失利的“另谋出路”型,还有“考公专业户”的“不死心”型。这诸多“款”的坚持,都是为了捧得公务员这个“金饭碗”。考试在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考公族”。
“打酱油”型:“机会难得,重在参与”
冯宝宝,是聊城大学传媒学院一名即将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当初,考大学的时候,仅仅单纯的是为了能考上,才选择了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当时没有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没想到,广电编的就业这么难。”说到毕业,小冯对当初的选择后悔不已。
在“考公族”中,小冯属于典型的“打酱油”型,大学四年,除了上课,其他的业余时间也不热衷于各种课外活动。毕业在即,身边的同学,有的选择考研,有的走上工作岗位。在宿舍同学的影响下,小冯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考公”队伍中。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她买的公务员复习资料依旧崭新。“哎,没办法,每次都想要好好地看书,但是怎么也静不下来,打开书后,看不下去,反正书也买了,这次就当贵在参与吧。”
的确,在众多的公务员考生中,与小冯一样有着“打酱油”心态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竞争如此激烈,使众多报名者都不奢望抱以过大的期望值,“随大流”心理的推波助澜,又让他们也随着潮流卷进了“考公”的大军中。“就要开始报名了,突击一下,说不好,就考上了呢。”小冯依旧抱着侥幸的心理。
“另谋出路”型:“考研不成,试试公务员吧”
去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的张达,在经历了两次考研的失利之后,今年他毅然地选择了报考公务员。“现在的就业压力那么大,找工作不容易,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加不容易,与其成天担心,还不如考上公务员来得保险。”张达的父亲对他说道。“去年考研,政治差两分,今年的状态还不如去年,想着反正也没什么希望,不如考公务员试试吧。”张达报考的是北京大学的司法专业,由于所报专业的专业性过强,他今年的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对于张达来说,已经毕业一年的他,考研后也不用分心处理毕业的相关事宜,可以好好的沉下心来备考公务员。“反正考研也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能考上公务员不也一样嘛,况且,相对而言,公务员的题目也不是特别难。”张达自信满满地说。与一些“酱油党”相比,张达的状态的确好很多。
跟许多“考研狂”不同,有相当一部分考研失利者仅仅因为几分之差而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而选择二战。像张达一样的考研生不在少数,不急着找工作,就趁着公务员考试还未开始之前,复习一下,只为考公务员试试运气。
“不死心”型:“国考不理想,省考再努力”
在“考公族”中,有这样一群人,众人称之为“考公专业户”,他们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国考、省考,甚至事业编。如此的坚持仅为了所谓的“稳定”。此次省考也非他们的初次“触电”,对于公务员的考试并不陌生。工作近四年的周小青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她在一家公司从事文秘工作。她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这次她打算报考市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在2013年的国考中,小青报考了国税局,笔试成绩名列前茅,可惜在面试中被淘汰了。有了国考的经验,面对即将开始的省考,她明显比其他考生感觉轻松很多。“毕竟有了一次国考的经验了,也知道公务员考试都要考些什么,这次省考我要好好准备面试,不要再像国考一样手忙脚乱了”,说到上次的失败,小青心里依然有些失落,但是,对于“备战”省考,她又表现的信心十足。
省考不同于国考,职位以及人数上明显比较少,但是对于大多数已经有过国考经验的“老考生”们来说,他们只需要慎重选择择业方向,这也就为他们提供了超越一大部分人的优势。“国考不理想,省考再努力”,由于“省考”大军中人才辈出,“老考生”们仍不可大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