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英吉沙县农民人均增加千元以上,基本都是通过产业就业实现的。产业降低了民生建设成本,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正确处理产业和民生的关系,济宁产业援疆把“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完美结合,形成了济宁援疆特色鲜明的全面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留下“带不走”的项目
2012年,英吉沙县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先后接洽客商108批,650人次;签订投资合同50个,总金额72亿元,完成到位资金12亿元,完成喀什地区全年目标任务的110%,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页岩机制砖、旅游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援疆以来,累计签约项目99个,总投资127亿元,实际到位30亿元。
2012年是英吉沙“项目突破年”,通过强势推动,全县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14.2亿元山水水泥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总投资4.2亿元雅森水泥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3.6亿元中广核光太阳能项目并网发电,总投资8.6亿元的新型建材基地26家企业建成投产,总投资2.5亿元的山推英吉沙工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新疆诚祥工业园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2亿元的鲁英专用车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圣丰种业集团“30万吨良种工程”项目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一个个招商举措,一批批项目落地,极大地拉动了英吉沙全县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2013年,产业援疆进入了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我市援疆工作者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中央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工作目标不动摇、工作热情不降低、工作力度不减弱,坚持“一个带动力(产业项目带动)、两个方法论(产业加法、民生减法)、三个进行曲(打基础、见成效、成规模)、办好四件事(引进一批企业、落地一批项目、留下一支队伍、打造一批产业)”的“1234”援疆理念,以更高的效率推进产业合作,以产业大发展带动当地民生水平大提高,为英吉沙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为各民族兄弟带来更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