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援疆干部是我们的好兄弟,他们带来的项目亚克西。”这是英吉沙人民爱说的一句话,“亚克西”在维语中是“好”的意思。
英吉沙县地处南疆的喀什地区,是我市对口援疆县。多年来这个边陲县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远远滞后于内地。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英吉沙县依格孜牙乡的山水集团作业基地。只见一辆辆满载水泥的货车向施工现场飞驰;各个项目工地上,塔吊挥动铁臂,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大项目正拔地而起。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产业援疆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据了解,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对当地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率达45%,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达55%,工业增加值达90%,带动当地7000多人就业。2012年英吉沙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达到5.46亿元、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9%和48.5%。
“产业体系”突出特色
英吉沙县工业落后,年年招商不见商,2010年全县只有4家规模以上企业。如何帮助当地理清产业发展方向,留下一批富民强县的产业,一直是我市援疆指挥部重点考虑的问题。济宁援疆指挥部常务副指挥任广德向记者介绍:“经过深入调研, 2011年中旬,我们对英吉沙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进行了清晰的勾画。建议当地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英吉沙六大产业:水泥和新型建材、机械组装加工、专用车制造、钢铁项目配套、新能源开发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这些产业不但可以与喀什特区产业体系相融合,更重的是能突出特色,在与兄弟县市竞争中保持一定优势。”
目前,这些板块已经成为英吉沙县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每个产业也都聚集了一批项目,既有龙头支撑项目,也有上下游配套项目。其中,落户英吉沙县的新疆鲁英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进入国家公告目录,成为新疆首家获得国家目录的专用车制造企业。
发掘当地资源“富矿”
围绕英吉沙县当地资源招商引资,一直是济宁产业援疆的切入点。山水水泥项目的落户,就是利用了昆仑山脚下的石灰石资源。济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李怀阳告诉记者:“这些风吹万年而聚的山丘土质,能不能作为建材企业的原料,能不能作为招商引资的资源条件,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将这些当地最寻常的资源利用起来。”2010年8月,指挥部利用济宁一家建筑企业前来考察的机会,通过他们找到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土质化验,又把页岩土拉到500公里之外的和田进行烧制。经过反复比对、配方,终于烧制出强度更高、粘合度更好的机制砖。实验结果表明,在这里不但可以投资建厂,而且产品完全符合国家鼓励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政策。
有了突破口,就可以拉开大框架。于是,占地17平方公里的英吉沙新型建材(机制砖)基地开始启动。同时吸引并云集了山东济宁鲁兴房地产、山东诚祥建安、山东公路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办厂。两年以来,已成功引进了35家制砖企业,总投资8.6亿元,其中投产企业28家,正在建设企业7家,英吉沙县一举成为喀什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机制砖产业也成为英吉沙县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12年生产标砖8亿标块,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2750万元,带动就业4000人。
产业援疆普惠民生
援疆重点在民生,但民生项目需要的建材,却是当地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迅速打开这个“瓶颈”,不仅可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当地建设成本。
山水水泥等项目的投产,大大降低喀什地区水泥价格,可使水泥价格每吨降低120元钱。英吉沙新型建材基地年产10亿块砖,新增产量占喀什地区的1/5,这些砖制品企业的投产,有效地抑制了喀什地区砖制品的价格,仅这些就给当地带来了数亿元的实惠,比实际投入的援疆资金还要多得多。
维吾尔族农民赫克买提·吐尔逊是色提力乡江尕勒乌依拉村的村民,已经在诚祥工业园工地上干了快一年时间。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可以挣230块钱,“援疆企业给了我工作的机会,以前家里比较穷,连一台电视都没有,现在我们全家的生活都因为我在这里工作过的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