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赵庙镇的乡村,村民在农闲的时候,不在聚在一起打牌、闲聊或是喝酒,代替的是在文化广场里跳跳舞、健健身,到农家书屋里读读书、看看报,并已成为该镇农民的新风尚。
近年来,赵庙镇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生活要小康,身心要健康”成为农民朋友的共识,各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建设,并安装了配套体育设施。一些群众自发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和其他民间艺术队,敲打起腰鼓、扭起秧歌,跳起健身舞,一股“健身学习”热潮正在该镇各村蓬勃兴起。在曹庄村的农家书屋里,不少农民正在读书看报,书架上摆放着涉及种植、养殖、医疗、卫生、保健、烹调、文学等方面的书籍。据村党总支书记张奉喜介绍,该村的农家书屋藏书2000多册,有专人管理,全天开放,村民可随时来借阅,养殖、种植、栽培、保健等科技类书籍尤其受大家欢迎。
农家书屋里静悄悄,文化广场中则是热闹非凡。夜幕降临,华灯初亮。一走进赵庙村文化广场,就看到十几名腰系红绸带的中年妇女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些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着腿脚……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其中一位村民高兴的说:“文化广场建好后,大家农闲时都在这里扭扭秧歌、健健身,以前扎堆聊天、喝酒、打麻将的现象也不见了,村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睦了,现在,不光是俺们村,赵庙其它村里都建起了文化广场,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了!”年过花甲的王凤兰老人自从村里上了健身器材后,每天晚饭过后和老伴去村里的健身广场锻炼身体,已经成为她们每日的“必修课”。老人说:“以前我们想锻炼身体没地方去,现在村里安上健身器材了,我经常来锻炼,咱老年人心里可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