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近期一些人再次讨论一些规定岗位“门槛”的条款,认为需要增加岗位的灵活性,但官方数据否定了这一观点。
2012年新签订的工作合同中,80%为临时工作,其中包括一些到某个确定时间就截止的工作。这些获得临时工作的人每年平均有1.4个工作,而实际上每年截止的合同比新增的合同多。这一因素拉高了不完全就业的人数。
4月29日,正式上任后的第二天,意大利总理恩里科·莱塔在众议院发言中表示,意大利仍处在困难时期,新一届政府将把增加就业作为首要任务。
他说,意大利经济状况仍然严峻,居高不下的公共债务给当代和下一代人造成了严重负担,蒙蒂领导的上一届政府做出的努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前提条件。而本届政府认为就业是停止意大利贫困化的重中之重,政府将向议会提议降低就业税,鼓励企业雇用年轻人。在不增加公共债务的前提下,降低各领域税收将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持续目标。
俄罗斯:行政命令式政策弊端多
驻莫斯科记者刘恺
2010年初,俄罗斯独立工会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俄罗斯失业人口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为27%。时至今日,尽管就业市场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就业特别是年轻人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应该说,近两年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俄失业率为5.8%,远低于三年前的8.2%。不过,大学毕业生等年轻人群体在找工作时依然感觉“难就业”,其中原因何在?
俄罗斯工业和企业家联盟认为,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近十几年来大学过度扩张导致大学和中等以上学历人才快速膨胀。数据显示,目前俄中学生大学升学率约90%。在人口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大学在校生人数从1993年的260万增加到2007年的750万,每年都有大量大学应届毕业生面临择业,但社会无法提供如此众多的工作岗位。
从政府角度看,目前俄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安置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由劳动和居民就业部门负责大学生就业。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开展推介工作,并组织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直接见面的招聘会。在就业形势特别吃紧的时期,一些地方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甚至出台过要求企业必须接收大学毕业生的名额分摊政策。不过,这种行政命令式的就业政策存在很多弊端,企业也有很多办法不予执行,其实际效果有限。
从学校层面看,为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俄罗斯各大专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服务中心,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同时与企业等用人单位保持密切协作,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专家认为,从客观因素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缺乏工作经验。现在,用工单位的招聘条件越来越苛刻,一般不愿聘用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和中专应届毕业生。也正因如此,俄在校大学生都十分重视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单位、企业进行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以获得工作经历和经验。
大学也尽可能与企业、部门等用人单位签署安排学生实习的长期合作协议,鼓励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去实习。而这些实习单位实际上成为毕业生将来潜在的就业单位,不少毕业生就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就业。
俄罗斯科学院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经济预测中心专家阿波金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俄罗斯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在社会上工作。一般来说,俄大学生一年级到三年级课程比较重,大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学习上。但到了四年级和五年级,大学生课业压力减小,一般都在外面找工作,有的是一天工作几个小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全天在实习单位工作。
经济问题专家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外打工,有挣钱支付学费和赚零花钱的需要,但相当一部分人主要还是为了增长见识和积累工作经历,为将来找工作打下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