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安倍推行密集外交 一路“撒钱讨好”(2)

时间:2013-06-05 11:37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5月23日

  泰国:深化高铁合作

  安倍与到访的泰国总理英拉进行会谈。日本将在全球观测卫星、高铁等方面深化与泰国的合作,并支持东盟在2015年建成共同体。安倍提及泰国计划建设的高速铁路项目等,强调称:“希望做出积极贡献。”

  5月27日

  印度: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总理辛格27日访问日本。29日,辛格与安倍进行会谈,双方签署了强化日印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共同声明。声明说,双方将深化防卫合作,包括日本海上自卫队与印度海军定期、频繁举行联合演习;日本海上保安厅与印度海岸警卫队举行合作演习;探讨有关US-2水上飞机的合作;在海洋问题上增进双边和多边合作。

  在经济合作方面,日本提供710亿日元(约合7亿美元)贷款用于孟买地铁建设;继续就缔结核电协定进行磋商;尽早实现日印企业对稀土的共同开采。

  6月1日

  非洲国家:320亿美元援助

  来自51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及多个国际机构负责人等出席第五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宣布,未来5年日本将向非洲提供320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人才培养、保健、农业等领域。与上届会议日本的援助金额相比,日本今年出手可谓十分阔绰。

  分析

  日外交动作频频所图为何

  专家称提振经济、当政治大国、营造多边安全是其三大目的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密集出访10个国家,期间还不断与来访日本的多国领导人进行会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外交布局?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安倍的外交动作无非是三方面考虑:提振国内经济,让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在军事上营造所谓的多边安全。

  冯玮表示,开展经济外交是日本一贯的外交战略。日本不能像美国一样在世界各地充当“保护伞”的角色,所以“撒钱”是他们的惯用手法。自二战结束后,日本就通过这种方式打入东南亚市场,利用政府开发援助项目开拓外交空间,笼络人心,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比如缅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缘条件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缅甸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若日本在缅甸的影响日益扩大,对中国会产生巨大压力。访问缅甸,其全面重返东南亚战略要地的心思昭然若揭。虽然直到去年5月美国才放松对缅甸的限制和制裁,但日本始终和缅甸政府甚至是异见人士保持联系。日本企业在缅甸也一直保持运营状态。”冯玮说。

  在他看来,安倍去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推广核电技术也是考虑到振奋国内经济。尤其是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国内需求急剧萎缩,但生产能力还在,急需开拓核电市场。此外,看重开拓非洲国家、蒙古、缅甸的市场也是冲着经济目的,希望提升民意支持率。

  另外,日本对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觊觎已久。蒙古支持日本“入常”,印度也是日本要“联手入常”的对象。非洲国家占联合国四分之一的席位,是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外媒认为,安倍拉拢非洲意在中国,是为在遏制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影响的同时,保障日本经济战略利益。

相关阅读
  • 英外交大臣代替约翰逊开发布会 低头舔手指被嘲讽
  • 伊朗外交部在社交媒体发文 感谢中国援助
  • 毫不掩饰好感 俄外长称喜欢特朗普外交处事方式
  • 美驻英外交官妻子被起诉 曾逆行撞死19岁英国男子
  •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鲁哈尼将访日 与美伊谈判无关
  • 南亚“洋葱政治”威力多大?美媒:能改变外交政策
  • 引爆德俄外交风波的老兵是啥来头?普京这样称呼他
  • 伊朗外交部警告公民:别去美国 有被捕风险

  • 上一篇:日报认为日本“非洲攻势”或难收实效
    下一篇:外媒:62国签署全球武器贸易协议 中美俄未签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