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左右的黑猩猩、倭黑猩猩和人类的宝宝主要依靠手势,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号语言(对人类婴儿而言是说话,对猿类而言是示意动作)。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纽约斯塔滕岛学院的发展心理学家克里斯滕·吉莱斯皮-林奇说,研究结果表明,“手势在语言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在人类和猿类中,手势都在使用语言之前出现”。
今天出版的《比较心理学前沿》杂志刊登了这篇有关打手势行为的研究报告。
吉莱斯皮-林奇和她的同事将记录一名美国女婴日常生活的详细视频与两只接受交流训练的同龄猿类进行比较。
猿类和人类宝宝开始时都更频繁地使用手势,而且是类似的手势,如用手指或够想要的东西,或在想要抱的时候伸出手臂。
吉莱斯皮-林奇对趣味科学的记者说:“猿类"抬手"的姿势就像是人类婴儿让人抱的手势。”
总的来说,女婴使用的手势更多,还形成了猿类没有展示的手势,如挥手再见、摇头和点头。
随着逐渐长大,人类和猿类的发展轨迹出现很大的差异。不论是人类还是猿类宝宝,都逐渐转而使用更多的符号词汇,但人类的转变更明显。从一开始,女婴就比猿类发声多。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新华国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