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不少市民选择在大门外插上艾叶以祈求平安。这两天记者在市区走访发现,小小一束的艾叶竟也大有生意,每束2元在不少摊位上一天能卖出过百束,成本甚微的小艾叶也能带来大经济效应。与此相对,是大商场的“消极应战”,商家几乎都把注意力放到粽子上,其他消费品的促销力促不大。
传统的东西最受宠
前两日,济宁市区的各大市场门前,齐齐摆上一摞摞艾叶,并以红绳缠绕成束,更添浓浓节意。记者注意到,虽然单束价格仅在2元左右,但摊主们纷纷表示,从清晨叫卖至落市,日均可卖几十束,多者上百。由于单价不高,市民纷纷“掏钱图个吉利”。“早晨四五点就赶来卖,赶个早市,一上午就卖光了,大概有小100束。”一位叫卖者对记者说。在红星农贸市场外沿街,有不少摊主将艾叶堆满摊位,他们一边忙着售卖,一边向来往路人讲述“端午插艾”的起源与用途。“买回家后将艾叶分开,菖蒲似剑,挂于门楣可以斩千邪。艾叶则置于窗前驱蚊,晾干后洗净也能沐浴,可止肤痒、防生痱子。”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此外,你还可以用它煮鸡蛋吃,煮后的水还可以泡脚,有利于睡眠。”
记者留意到,很多市民一买就是好几束艾叶,询问后得知,原来他们是买来送人的。“没几个钱的东西,但是却包含着买的人的情谊。我今天买了十束,一共才花了15元,打算送给邻居、亲戚。”
除了艾叶,以艾草、菖蒲为原料的沐浴皂、洗浴包也在网络平台上热卖,价格从几元至几十元的不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踏着端午节令来养生。
冷清的商场与热闹的游玩场所
这三日的端午假期,气温适宜,一场大雨的到来,给济宁带来了丝丝凉意。天空放晴后,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全家择地游玩。记者采访得知,由于较清明假期较近,以及各个周末的消费带动,诸如空调家电、服装鞋帽等传统消费热点,在这个节日里并无新亮点,商家也显然推出什么较大的优惠,服装至多“85折”的优惠显得很不够意思。那人都跑到哪里去了呢?出去玩了啊!公园、游乐园、游泳池等成为市民的选择,登山、近郊游、自驾游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成为不少人的首选。由此也带热了餐饮业,不少饭店出现了“一桌难求”的火爆景象。
采访手记:“粽子的回归”意味着什么?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吃粽子是这个传统节日流传千年的习俗。记者在城区各市场发现,今年的粽子市场悄然刮起了一股“平价风”,粽子包装朴素,价格也更亲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价粽市场遇冷,而往年高达三四千元的天价粽子礼盒则难觅踪影。“买的不吃,吃的不买”是天价粽子消费的潜规则。在这里,粽子之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节日食品,而成为一种上佳的礼品。每逢节日的到来,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送礼的“时间窗口”。在这个意义上说,粽子市场上刮起的“平价风”,是一种回归,回归到食品消费的本原。市场消费行为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风气的改变。天价粽子在市场上遇冷,是反腐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收获的成果。(记者 万德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