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宁7月8日讯 (见习记者 苑仁峰 通讯员 李德元)近年来,邹城市人大以建设“法治邹城”为目标,认真履行人大职责,积极开展监督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提高城市法治化水平为目标,“法治邹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该市专门成立“法治邹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济宁市“十百千创建示范工程”的要求,确立了“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确定6个镇街、6个市直部门、100个村居、30个基层单位为法治工程示范点,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理新思路、新机制,形成了北宿镇前万村“法入农户”、中心店镇“十户两员”、凫山街道“居民普法档案”、太平镇“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进校园”等独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教育成功做法;法律援助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等工作走在了济宁市乃至全省前列。
以培育法治文化为重点,法治政府建设措施有力。大力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在发挥好普法宣传栏、法制橱窗、法制讲堂等传统宣传阵地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短信平台、报纸等现代舆论宣传媒体,通过编制专题法制宣传片,参与政风行风热线,举办法制讲座,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科级干部发送普法短信,在《新邹城》报纸开办法治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与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理念,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重点,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整体推进。大力加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明确提出了“六五”期间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任务和创建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及新型农村(社区)“两室两窗口”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坚持法治村居、法治社区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大大提升了基层法治创建整体水平。截止目前,全市已有2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1个村被命名为济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143个村被命名为邹城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13年3月,邹城市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