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济宁市卫生急救指挥中心获悉,进入7月份,我市溺水人数有所增加。据该中心事故报警情况统计,从7月1日至7月10日,我市就有11人溺水,其中6人溺亡,2人轻伤,3人重伤。“溺水者很多为农村或城乡结合处的青少年学生。每年暑期,都是孩子溺水事故多发期,这段时间应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市卫生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万杰说。
农村河塘事故高发
据介绍,暑期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河道、池塘、水坑等处。通常是很多孩子结伴去这些地方游泳、嬉水。由于很多河塘没有防护设施,孩子们在嬉水时就容易进入危险水域,从而发生溺水事故。“城市里的孩子家长看管相对较严,嬉水游泳也一般会去有安全防护的游泳场馆。所以城市孩子溺水事故较少。而在农村,有很多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由于看管不严,天一热,孩子们都倾向于去没有任何防护的野外河塘嬉水。”万杰说。同时,我市目前已经进入主汛期,水库蓄水增多,河道水流湍急,农村的很多池塘、废坑内也积满了水,而这些地方很少有警示标志,加之孩子的安全意识本来就不高,极易失足落水。
中午、傍晚要特别注意
据了解,近期我市多起溺水事故都是发生在中午或傍晚。市卫生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工作人员张健告诉记者,在7月3日中午,一名16岁的少年在圣都大酒店对面的人工湖内溺亡。7月9日中午,在曲阜市陵城镇马家庙村北边河道内,两名孩子溺水当场死亡。当天傍晚,在市中区安居镇八里庙大桥南两名中学生溺亡。“假期的中午和傍晚是孩子们嬉水消暑的高峰期,在一天内的这段时间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所以家长们在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管好孩子,防止孩子私自进入危险水域游泳、嬉水。”万杰主任说。总之,对于孩子,暑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段,家长在整个暑期都要加强对孩子的看管,特别是每天的中午和傍晚。
施救要早,方法要对
“孩子溺水造成死亡的过程非常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起。多数溺水孩子在救起时已经昏迷,有的甚至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所以,对他们的救治更要争分夺秒,同时施救者要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我们中心对急救人员都进行过这方面的专门培训。”市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孔祥胜说。
据介绍,对昏迷的溺水儿童进行紧急施救的正确方法为:首先要使孩子头朝下,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随后倒出其呼吸道内积水。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要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并做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注意给溺水者保暖。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可让其喝下热饮后静卧。仍未脱离危险的溺水者,应尽快送往医院继续进行复苏处理及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