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该村自小码头取缔之后,本村就没了经济来源,就遇到资金紧缺、村里环境综合整治难度大,特别是该村中的排水沟清淤修葺等问题。在村干部束手无策时,乡里的包村干部孔文学到该村开展“四百”活动,认真听取村里的汇报,并随手掏出“民情日记”本,将问题进行汇总写入小册子,第一时间向上汇报。
乡领导看到“民情日记”后,立即开班子会研究,将东明村的问题列入乡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由包村干部牵头解决东明村排水沟渠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做好该项工作的宣传。目前,该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项工作已有条不紊的推进。
今年3月以来,该乡党委把“四百”活动进一步细化并结合该乡实际,落实工作小组深入村居农户走访。
翻开干部日记本,可以清晰看到,干部驻村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下村时间、走访对象及搜集的群众意见和困难等。孔文学说,“乡干部带着四百活动工作民情日记,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所有包村干部对民情日记本中记录的相关问题能够解决的当场予以答复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好后带回来,向主要领导汇报,经乡领导班子会研究后,在规定的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我们还成立了‘四百’活动领导小组及督查小组,加大对干部‘民情日记’的查阅考核力度,定期对干部‘民情日记’的记录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机关干部年终考核,确保这一举措行之有效。”孔文学表示,通过“民情日记”这一载体,敦促干部自觉深入群众,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架起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