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西班牙有关直布罗陀领土纠纷的僵局仍在持续。
8月19日,西班牙外长马加略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我们要和直布罗陀对话”的文章,呼吁通过双边对话的方式,与英国和平解决直布罗陀地区的争端。8月20日,英国政府正式拒绝了西班牙政府提出的双边对话建议。卡梅伦政府发言人强调,英方只会就海域上的渔业作业问题与西班牙和直布罗陀展开对话,但绝不会就直布罗陀地区的主权和渔业水域问题与西班牙对话,“因为这个界限已经很清楚了”。
此前,围绕着“直布罗陀争议”,英西双方已经你来我往地“过招儿”了半个多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政治研究室副主任赵晨认为,“直布罗陀争议”再次发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欧洲目前社会经济情势不稳定的大环境催生的。
针锋相对 僵持不下
此次争端的缘由是,7月31日,直布罗陀当局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水域倾倒混凝土,兴建70个人工岛礁,直布罗陀当局称此举是为了保护海底资源和促进海洋生物的繁殖。西班牙政府对这一举动提出抗议,认为直布罗陀当局的行为未经授权,违反了西班牙的环境法规,损害了西班牙渔民的利益。
作为反制措施,西班牙随后以打击走私香烟为名,加强了与直布罗陀之间的边境检查,并宣称将考虑征收50欧元的过境费。
作为直布罗陀的宗主国,英国于8月13日向西班牙提出抗议称,西班牙在直布罗陀通往该国的边境口岸增设边检关卡的行为,造成严重车辆堵塞,“令人无法接受”。但西班牙并未理睬英国的抗议,称西班牙的边检措施合理合法,并表示将继续维持边检措施。
8月16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就“直布罗陀争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时表示,西班牙进行的这种边界检查是有政治动机的,且与欧盟人员自由流动原则相悖。卡梅伦要求欧盟尽快派出监督人员前去了解情况。
8月18日,约40艘西班牙渔船和游艇前往争议海域附近抗议示威。
8月19日,英国海军“威斯敏斯特”号护卫舰等多艘舰只开抵直布罗陀。英国国防部称这是“例行访问”,但外界有评论认为,英国此举意在对西班牙进行武力威慑。
同时,英西两方都表示考虑将争端诉诸国际机构。西班牙外交部表示,西班牙正考虑将直布罗陀争议诉至联合国与海牙国际法庭等国际机构,并考虑与阿根廷结成统一阵线,因为阿根廷与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也存在主权争议。英国方面不甘示弱,也表示将就西班牙政府在直布罗陀边境口岸强制增设边检关卡的行动向欧盟提起法律诉讼。
持续三百年的恩怨
事实上,“直布罗陀争议”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新问题。直布罗陀领土纠纷是西班牙和英国之间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300年来,英西两国围绕直布罗陀的恩恩怨怨从未消停过。
直布罗陀是目前欧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它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直布罗陀海峡北岸,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扼大西洋和地中海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直布罗陀于1501年并入西班牙版图。但到了1713年,由于战败,西班牙与英国签订《英西条约》,将直布罗陀割让给了英国。1981年,英国授予直布罗陀居民完全的英国国籍。
但是,西班牙从未放弃收复直布罗陀主权的要求,二战后,西班牙的收复意愿增强。自上世纪60年代起,英西双方多次就直布罗陀问题进行会谈,但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2006年,西班牙、英国和直布罗陀地方政府在三方会谈的框架内签订了《科尔多瓦宣言》,同意共同使用直布罗陀的拜农民用机场。
但是,在今年8月5日《阿贝赛报》刊出的对西班牙外交大臣马加略进行的专访文章中,马加略表示,西班牙政府现在正计划“收回”萨帕特罗政府执政期间在直布罗陀问题上做出的一些让步,其中包括《科尔多瓦宣言》。因为《科尔多瓦宣言》是在三方会谈框架内签订的,而现在西班牙政府坚决反对三方会谈,认为这一框架把直布罗陀地方政府抬高到了与西班牙和英国政府同样的高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