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海洋物理学家马尔科姆·鲍曼一直试图说服人们相信,纽约市需要建立贯穿海港的风暴屏障。跟全球其他主要海港相比,纽约在飓风、洪水面前几乎毫无抵抗力。在过去几十年中,伦敦、鹿特丹、圣彼得堡、新奥尔良、上海都建起了防洪堤和风暴屏障。去年10月,纽约就因为在这个方面的疏忽而付出了高昂代价。桑迪飓风造成纽约市43人死亡,经济损失约190亿美元。鲍曼表示,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损失。“如果纽约建立了风暴屏障系统,并在沿海低洼地区的两端用沙袋加固,就不会让飓风带来的洪水长驱直入。”鲍曼说道。
按照鲍曼的设想,纽约可以建立两个屏障:一个建在斯罗格斯内克,防止从长岛海峡过来的洪水进入东河,另一个用来保护纽约市南部的港口,建立在桑迪胡克、新泽西、洛克威半岛沿线,长约8公里,预计将花费100亿至150亿美元。鲍曼表示:“纽约终将建造屏障,因为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建造风暴屏障或许要花5年时间研究、10年时间修建,但到那时或许又会有新的问题,纽约必须立即开始计划,否则的话未来将形势严峻。”
正面例子
荷兰已有60年风暴屏障建设经验
当美国纽约还未启动风暴屏障建设的时候,荷兰已经跟风暴抗争了60年之久。1953年1月31日晚,荷兰北海发生风暴,导致1863人死亡。从那以后,荷兰政府就发起了“三角洲工程”堤防屏障建设项目,该项目持续了40多年,耗资超过60亿美元。其中的一个主要工程就是8公里长的东斯海尔德屏障,用于保护泽兰,于27年前完工。“三角洲工程”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保护鹿特丹港的移动屏障,于1997年完工,令150万人受益。
跟荷兰的其他主要海洋屏障一样,鹿特丹港移动屏障的建设标准是能够抵御万年难遇的风暴,这是全球最严格的标准,美国使用的标准是能抵御百年难遇的风暴。这些措施对一个26%的国土都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国家来说,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大事。荷兰拥有总长度超过16000公里的堤防,在任何海洋威胁面前堪称“固若金汤”,并且这些堤防的设计跟当地地貌巧妙融合,几乎“隐形”。
以鹿特丹为例,城市里有很多精妙的洪水控制结构,比如:一个地下停车库能储存10000立方米雨水,一条街道的两边有两条高度不同的人行道,在大雨降临的时候,较高的人行道不会被淹没。此外,鹿特丹还有浮动建筑,位于一个港口内的平台上,建筑之间是相连的,每个建筑约3层楼高,由重量是玻璃的1/100的特殊塑料制成。现在这些浮动建筑仅被用于会议和展览,它们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城市浮动建筑有巨大的潜力。鹿特丹希望到2040年能建立1200个浮动住宅,“我们认为这种建筑不仅对鹿特丹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很多城市都是如此,”浮动建筑设计师巴特·罗伊芬表示,“在水上建造建筑不是一个新概念了,但在港口的大面积水域上建立浮动社区是个全新的点子。通过浮动社区,我们可以不再跟水抗争,而是依水而居。”
为应对海平面上升,荷兰私人海岸线管理公司Deltares推出“沙滩引擎”计划,这种巨型的疏浚系统利用风、海浪、海潮的运动,将沙子填补、固定在海滩上,不让海水侵蚀沙滩。这一计划于两年前开始实验,现在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http://news.sohu.com/20130825/n384988351.shtmlnews.sohu.comfalse新华网-现代快报http://kb.dsqq.cn/html/2013-08/25/content_289942.htmreport3285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全球变暖正以两种方式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热膨胀令海水体积变大,冰川融化令海水总量增多。自从190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已升高了20.32厘 (责任编辑:UN638) 原标题:2100年 纽约沉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