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指挥官的一次谈话中,麦克菲特表示,文化误解曾给伊拉克战场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带来很多麻烦。指挥官表示:“我对此并不了解,我希望你能展开研究。”于是麦克菲特开始采访一些曾在伊拉克战场服役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士兵、水手,在采访过程中,她频频听到一个名字—五角大楼科学顾问海瑞尔·卡巴杨。卡巴杨是五角大楼最重要的顾问之一,他正在寻找一名人类学家来帮他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当时是2004年,每周就有100名美国士兵死于伊拉克战场的路边炸弹,但美国陆军根本不知道是谁埋下了炸弹,也不知道这些人埋下炸弹的原因。卡巴杨雇佣了麦克菲特,让她帮忙建立一个人类学数据库,数据库里有关于当地种族关系、经济行为、文化差异的知识,能装在手提电脑里供伊拉克战场的士兵使用。
不久后,麦克菲特提出将文化专家送往战场、为士兵提供咨询的想法,这就是“人类地域系统”的前身,并且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培训
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测试
2009年2月,美国记者瓦内莎·格扎里前往堪萨斯州,了解“人类地域系统”如何培训小组成员。培训包括四五个月的课堂教学,内容有基础社会科学和研究方法、军队级别系统、伊拉克或阿富汗的历史文化。此外,培训还包括为期数周的适应实践,前往阿富汗战场的小组成员在奥马哈州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前往伊拉克战场的小组成员在堪萨斯大学接受特殊课程培训。
“人类地域系统”项目的管理者们表示,培训最有趣的部分在培训的最后一周,届时“人类地域小组”的成员们将参加实践练习,以检测学习成果。这个练习类似精心制作的游戏,假设有分裂组织和犯罪分子在堪萨斯州东部惹麻烦,美国政府担心这些人蓄意造成该地区的不稳定,希望能平定局势。受训者的任务是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弄清肇事者的身份,收集他们习俗、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信息。受训者通过采访附近地区居民的方式,来收集他们需要的资料并找到答案,而非仅凭借他们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解答。“人类地域小组”在战场上将为美军提供社会文化差异咨询,培训旨在让小组成员抛开固有知识和以往经验,深入从未涉足的地区,尽快收集资料,并将它们转化成对美军指挥官有用的信息。
从该项目的建立到2010年年底,“人类地域小组”的成员们都未接受过安全培训,除了简短的医学课程外未接受过任何生存技巧培训和武器培训。一些美国军队会给“人类地域小组”成员配备枪支,但通常这些非军方人员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武器。
问题
成员良莠不齐、耗费巨额资金
“人类地域系统”的增长速度过快,麦克菲特表示:“我们曾以为我们有两年的时间来建立5个小组,但最后军方让我们立即建立26个小组,这算是某种灾难。”由于时间紧迫,在招募人员时就无法进行细致的筛选,此外,也很难找到场地为这么多队伍进行训练。
一些军官对“人类地域系统”有着很高的评价,北约情报部门负责人迈克·弗林将军曾在2010年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人类地域系统”改变了情报界对自身的认识,将阿富汗战场情报的重点从敌人转移到了阿富汗民众。他写道:“尽管美军将很大一部分情报力量用于激进分子,但依然无法解答一些关于当地环境的基本问题。”弗林认为,“人类地域小组”就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小组很有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成员不是情报人员,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敌人身上。他们有不同的目标和方法,并愿意承担风险。”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地域小组”成员都值得如此高的评价,由于组建时间紧迫,导致其成员良莠不齐,这也是该项目成立以来遇到的问题之一。不过,“人类地域系统”面临的问题不仅限于此,它带来的数额庞大的开支就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它成了国防承包商的盈利机器。到2012年,“人类地域系统”项目已花了美国纳税人6亿多美元。现在,尽管在阿富汗战场仅剩14个小组,在伊拉克战场的小组全部撤出,但7月份,该项目的新承包商又提交了4500万美元的费用申请,用于支付跟该项目相关的工作的费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