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2007年,由于在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的伤亡人数越来越多,美国军方提出了一个特殊的“人类地域系统”项目,招募文化专家组成“人类地域小组”,派遣至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为美国士兵提供文化差异咨询。现在,这些文化专家依然活跃在阿富汗战场,这个特殊项目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现代快报记者 李欣 编译
目标 为美军提供文化差异咨询
2007年,由文化专家组成的特别小组加入了美军第82空降师,被部署到阿富汗东部。这个由非军方人士组成的小组的领导人是一名前特种部队军官,西点军校毕业生、曾从事人类学研究的特蕾西陪同他来到阿富汗。
特蕾西和她的同事们是“人类地域系统”项目的成员,该项目向战场派遣“人类地域小组”, 小组由美军雇佣的文化专家组成,他们负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为美军士兵提供文化差异咨询。特蕾西的小组是首个被派往阿富汗战场的“人类地域小组”,代号为“AF1”,该小组很快就在战场上起到了作用。特蕾西指出,反美的激进组织哈卡尼网络之所以能在当地一个社区扩张势力,是因为大量阿富汗战争寡妇的生活完全依靠她们的儿子。由于工作机会很少,很多年轻的阿富汗男子为了谋生,不得不加入哈卡尼网络。听从了“人类地域小组”的建议后,美军启动了工作培训项目,让阿富汗寡妇们重新开始工作,这就切断了激进组织招募新人的供应链。
当然,“人类地域小组”提出的想法并非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而言,美军让文化专家上战场的实验是成功的。曾跟特蕾西合作的一名军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蕾西能拿到当地人口的相关资料,并分析、解剖它们。她向士兵们提供资料,帮助他们解决地区争端,在事件演化成暴力冲突之前找到问题所在。”
特蕾西和她的同事们被部署到了美军第82空降师的一个旅,该旅的指挥官马丁·施维兹尔上校已经成了“人类地域小组”最大的支持者之一。他认为,“人类地域小组”的存在令美军士兵和阿富汗平民更加安全,同时也加速了增进阿富汗人和阿富汗政府之间联系的工作。当施维兹尔刚来到阿富汗霍斯特省时,当地86个社区中只有19个社区支持阿富汗政府,当他结束在阿富汗战场的服役时,已有约72个社区支持阿富汗政府。施维兹尔还认为,由于“人类地域小组”的存在,美军在霍斯特省的作战行动都有所减少了。
施维兹尔上校所在部队跟“人类地域小组”之间的良好合作,为后来“人类地域系统”项目的迅速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2007年秋天,美国国防部批准了4000万美元经费,用于扩大“人类地域系统”项目,部署在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的“人类地域小组”数量增加了5倍以上。
创立 学者希望专业知识能为军事服务
尽管很多人都为“人类地域系统”的创建做出了贡献,但它的主要创始人是人类学家蒙哥玛丽·麦克菲特。麦克菲特1966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附近的理查森湾,父亲是前海军陆战队士兵。
麦克菲特先后在社区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求学,在耶鲁大学取得了人类学博士学位。但她早就对纯粹的学术研究感到厌倦,“我希望能将人类学用于实践,而非只是写论文,”她表示。麦克菲特在哈佛法学院时遇到一名陆军军官,她后来成为这名军官的妻子。由于丈夫被派驻德国,麦克菲特跟中情局签了工作合同,前往欧洲展开研究工作。2003年,麦克菲特加入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从那时起开始思索如何让人类学为军事所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