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孙老师正好不在,只有练功的演员在训练,杨亮又跃跃欲试,他对演员们说:“我也想玩。”演员们都说:“你过不去的。”这时,孙老师回来了,他对杨亮说:“你试试吧!”杨亮一阵助跑,把身体折起来,轻巧地穿过圈子,圈子没有倒。
几天之后,继续在健身房里练力量的杨亮,脚上蹬着150斤的重量正在使劲,管地圈训练的李教练突然叫了一声:“杨亮,你过来一下。”杨亮蹬秃噜(打滑)了,铁片重重地砸在了杨亮右腿的迎面骨上,一下把肉全掀开了,都看到骨头了。李教练喊了半天,杨亮却迟迟没有出现,他忍着剧痛,拖着一条伤腿,一级一级台阶地爬上了地圈组的舞台。李教练一看到杨亮就问他同一个问题:“你会翻跟斗吗?”杨亮说:“我只会武术的跟头。”李教练说:“你什么动作都不用练,我只要你会一样,用踺子做一个六圈的表演收势动作。”
杨亮从此走出了健身房,练起了“砸踺子”。助跑,腾空,弹跳,一套动作要反复做21组,杨亮“砸踺子”的地方一路都是汗水。训练的李教练从来不看他的动作,只用耳朵听,只要声音一停,李教练就喊:“杨亮!继续!”杨亮又开始“砸”,整整砸了一年,杨亮才开始上圈。
由于从小武术底子好,杨亮身体很柔软,他还练了好几个空翻动作。地圈、狮子舞、大武术、爬杆、兜杆……杨亮参与了杂技团多个节目的表演。2004年,杨亮离开杂技团到英国,杂技团一半节目垮台了,甚至有些节目就此消失。

倾其所有为当替身
今年,是杨亮注册成为英国职业替身演员的第三个年头,虽然英文不是“完美”,但是他已经能自如地动作导演和演员进行交流。很难想象,刚来英国时,他只会说三句话:“Hello”,“How are you”和“Thank you”。
2004年5月9日,杨亮拿着老板办的工作签证来到Blackpool,开始教授武术。老板的吝啬和暴躁的脾气让杨亮在英国的第一份工作并不开心,但是因为初来咋到,杨亮只能忍气吞声。杨亮的学生以英国本地人和BBC(在英国出生的中国人)为主。由于单词量有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杨亮不能用语言来教,只能亲身示范。“给十个学生纠正动作,我就要做十遍。”一小时的课上下来,杨亮能上得浑身大汗淋漓。
虽然每次去银行去超市,杨亮基本上无法交流,但他最先学会的,是武术词汇。杨亮跑去图书馆借马什特拉(功夫明星)的书,不顾一切地学起来。拳头、马步、踢腿……一点点学,也渐渐能跟学生交流了。
2006年,杨亮老板手下有两个学空手道的学生,听说在Preston(普雷斯顿)要开拍一部叫Underground(《地下决斗》)的电影,他们跃跃欲试,也鼓动杨亮去试试。杨亮参加了试镜,拿到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演到了最后。事后,该片的动作导演对杨亮说:“你可以去当替身,不过,要先在英国替身协会(British JISC Stunt Register)注册才能成为正式替身。”
当替身演员岂是注册这么简单,至少要在六项专业的技能中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顺利注册。“这些东西练起来既花时间又花钱,我150镑一周的工资,除去吃喝还要租房子、养车,而且这些训练还都不在Blackpool,光是开车的油费就要花去很多,我拿什么去训练呢?”
杨亮还特意飞回国询问母亲的意见,但是他妈妈并不赞同他当替身演员。
“那时国内的特技环境不是很好,不时有替身演员因公殉职的情况出现。我妈非常害怕,她非常反对我做这个。”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杨亮很犹豫,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到威尔·史密斯扮演的主人公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梦想,那么卖命地学习,还睡厕所,我想我还没有他惨呢。”杨亮走出电影院的门口时,和朋友说了一句话:“我决定开始练。”第二天,杨亮就开始了替身训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