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上放学时间,实验小学大门口接送学生车辆、人群大军云集,蔚为壮观,造成严重的道路堵塞。
群众对于环境整治的期望与整治成效的反差巨大。
形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除了城兖州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兖州市功能低下等客观因素外,更大程度上还源自于主观方面——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差、执法不力是主要因素。
近日,记者在南护城河南关段、府河中御桥段等处看到,河道内充斥着大量垃圾及漂浮物,杂草丛生的河道内堆积厚厚的淤泥,散发着刺鼻的臭味;而严重堵塞河道的淤泥与杂草,也会成为雨季城区排水的最大障碍。
而据《实施方案》中有关整治任务和责任划分,府河、西护城河北段河道的清淤疏浚,南护城河不间断保洁,清除泗河滩(坡)裸露垃圾、杂草等是今年整治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然而整治工作开展一个多月,此类情况却丝毫不见改观。而道路破损、窨井盖缺失、护栏破坏等情况在多处路段随处可见。
再来看看交通情况——
《实施方案》中对公共交通秩序明确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二是规范出租车行业经营行为。此两项工作对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行车秩序和停车秩序,打击“三超”、“三无”车辆、“黑出租”及违规驾驶现象,清理乱停乱放的货运出租车等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而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上班族小蒋今年摇身一变成为了有车一族,然而“开车的烦恼”也时时困扰着他——上班抢车位、回家抢车位、购物抢车位……小蒋说,“各种‘抢’就像打冲锋一样,迟一点就被占了。”上下班高峰堵车更让他饱受困扰。
兖州市民肯定对九州大道全线堵车印象深刻,全长约10公里的城兖州市主干道,赶上上下班高峰行驶时间超过四十分钟,其“堵”之严重堪比大中型城兖州市;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城区主次干道及多数社区,车主也频频使出各种“停车高招”——挨着配电箱的、靠着垃圾桶的、傍着健身器材的、压着人行道的车辆比比皆是,乱停乱放为兖州市民出行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对此,指挥部工作人员也表示出了无奈,据统计,兖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2.2万辆,而整个城区能够提供的停车位仅有2150个,这里面还包括城区两个大型商场的约800个地下停车位;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城兖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泊位总数之比最低应为1:1.2(其中居民自用车位满足率应该达到100%,即“一车一位”),在此标准下,车辆停泊才不会对交通运行与城兖州市管理造成负面影响。“老城区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而西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又因地广人稀,却不存在这种情况。相对滞后的城兖州市基础设施也成为城兖州市环境治理工作的一大制约因素。”
记者认为,对于治理城兖州市拥堵、车辆违规停放等问题,除了城兖州市管理者要为兖州市民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对乱停乱靠、随意调头、闯灯越线、单行道逆行等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坚决制止和纠正。
与每年的整治行动一样,《实施方案》还对依法整治城兖州市经营秩序做出了详细的任务分解及责任划分。但依然活跃的路边烧烤、街头促销、马路兖州市场等让这份《实施方案》形同虚设,也让夏秋之交的兖州城饱受“熏烤之苦”。
每逢周末,东御桥南路便热闹起来了。花鸟虫鱼兖州市场及兜售各类“三无”、伪劣产品的小商贩列立道路两旁,“繁荣”的马路兖州市场令本就狭窄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而随着该兖州市场日渐活跃,来此撂摊的小贩有增无减,周边小区居民对此反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