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熟面食抽检仅油条不过关 铝残留超标
油条、豆沙包、馒头是市民餐桌上最常见的熟制面食品,而这些食品,市民多是从外面购买,这些熟制面食品卫生是否合格?近日,市食安办抽检了105批次熟制面食品,其中有9批次不合格,而且全是早餐摊上的油条,不合格原因是制作油条过程中使用过量添加剂致使铝残留超标。市食安办提醒,由于许多早餐摊位都是无证经营,所以市民尽量少吃油条。
合格率为91.43%
根据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专项抽检活动民意调查,米面粮食制品位列受关注程度第9位。市食安办按照计划共抽检熟制面食品105批次,其中馒头45批次,花卷20批次,油条25批次,其它熟制面食品15批次。
经检测,这些产品合格96批次,不合格9批次,合格率为91.43%。“抽检区域包括食品店、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及餐饮饭店。”市食安办工作人员说,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关于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公告,此次抽检将熟制面食品检测项目确定为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铝残留量3项。
不合格的全是油条
“这次抽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全部都是油条,多是出自路边早餐摊。”市食安办应急管理处处长匡雷说,本次油条抽检25批次,合格16批次,不合格9批次,合格率64%,这些油条的抽检区域集中在市南区和市北区。市南区抽检9批次,分别来自食品店、集贸市场、早餐摊位和餐馆,有4批次油条不合格;市北区抽检16批次,抽样场所涉及早餐摊位、餐饮小吃店、集贸市场,有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9批次产品中,7批次的油条在早餐摊点取样,菜馆和集贸市场各1批次。”匡雷说,此次抽检不合格原因都是铝残留超标,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使用明矾是“祸根”
据介绍,依据国家标准,面制品的铝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每公斤,本次抽检9批次不合格产品的铝残留量实际值为400到900毫克每公斤。记者看到,逍遥二路一家农贸市场门口早餐摊卖出的油条超标最严重,超了近9倍。
“油条铝残留超标主要是由于使用泡打粉和明矾引起的。”匡雷说,制作油条需要使用泡打粉或明矾让油条膨松、成形,而传统的泡打粉大都含有明矾,明矾的主要成分是铝,这是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未加明矾的复配油条膨松剂,可以完全取代明矾炸制油条,能从根本上解决铝超标的难题。”匡雷告诉记者,一些商贩尤其是街边小贩为节省成本,仍然使用含铝泡打粉,加之街边小商小贩无卫生许可证、无固定售卖地点缺乏监管,所以油条铝残留量超标现象才会如此严重。
【探访】
无铝油条1.5元/根含铝油条0.8元/根
记者联系了一家专卖无铝油条的店,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店是2010年开业的,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一般凌晨1点就起来炸油条,平均每天要用掉五六十斤油、七八十斤面,来买的都是老顾客,生意比较稳定。老板告诉记者,传统油条基本是一根0.8元,而他家的无铝油条,却要卖到1.5元一根,几乎是传统油条的两倍。“无铝泡打粉的价格比传统的含铝泡打粉要高一些,而且他们的油经常更换,所以油色很好看。”老板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喜欢吃健康放心的食物。记者在其他摊位看到,一些炸油条的油因使用过久都出现了黑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