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惠民小广播农民“随身听”
本报汶上讯 10月24日,在汶上县杨店镇滨湖社区,十字路口处电线杆上乳白色的小喇叭里传来清晰悦耳的广播声。“现在俺村里人都知道这喇叭有个时髦的称呼——‘可寻址音柱’,俺村有41个呢,走到街上就能听到!”王村村支书王振伟说。
“节目可多了,有新闻、戏曲、相声,俺老伴爱听戏,年轻人都爱听致富信息。”71岁的村民王振军乐呵呵地说,他家门旁墙上挂着精致的小音箱,正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乡村之声》节目。
汶上县农村广播网络以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为主,插播体现地方特色的自办节目,传达党的惠农政策,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全国首个“广播惠农工程建设示范县”,汶上县把广播惠农工程作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汶上已完成14处乡镇分中心播控平台和493个行政村广播室建设改造,安装可寻址音柱4155个和太阳能低音柱500个,为农户免费安装小音箱6万个,实现了农村广播“村村通”。
在广播惠农工程实施过程中,汶上县严把施工方案关、设备采购关、资金使用关、施工技术关和工程验收关,提出了“两位一体、分级建设”的工程建设模式,即建设县应急广播指挥中心、乡镇应急广播分中心、城区和景区应急广播站室、村街社区应急广播站室,实现了惠农广播节目播控与应急广播网络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农村广播网络设备,减少重复建设投资,节省费用280多万元。
今年8月,郭楼镇郝营村成立了乡村之声听友会,召集人孙传印告诉记者,会员都是村里的热心人,听到感兴趣的种植养殖方面的致富信息时,就从《中国乡村之声》网站上下载下来,整理后张贴到“惠农信息宣传栏”上,帮助村民参考学习。“每天都能听到天下大事、学习致富技能、分享娱乐信息,小广播成了村民的‘信息港’、‘欢乐园’!”孙传印说。
延伸阅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广播惠农工程建设启动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