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八成农村建成美丽乡村
◆城中村和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要按照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加快实现城市化改造,同时推进农民市民化;
◆县城周边、城镇周边、工业园区周边的农村,可以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划进行规模化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就地城镇化;
◆传统农业生产区内确定保留不动迁的村庄,要保持农村特色,进行局部翻新或改造提升,改变村容村貌;
◆历史文化名村、自然生态特色村,要结合传统文化保护、农村旅游开发加以保护提升。
本报10月26日讯(记者 王端鹏)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要求,深入分析我市农村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委书记王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雷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晓刚,市委常委、秘书长杨峰,副市长李宽端,市委农办主任时文进和市政府秘书长李华贤出席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上午,与会人员到商河县观摩美丽乡村建设;下午,召开工作会议,商河县作典型发言。
根据计划,我市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积极打造“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活力”乡村,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村(社区)要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王敏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我市实际。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泉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王敏指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的重要指示,紧密结合济南实际,解放思想、坚持原则,明确方向、找准路子。要坚持因地制宜,走多样化路子。城中村和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要按照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加快实现城市化改造,同时推进农民市民化;县城周边、城镇周边、工业园区周边的农村,可以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划进行规模化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并纳入城镇化管理,实现就地城镇化;传统农业生产区内确定保留不动迁的村庄,要保持农村特色,进行局部翻新或改造提升,改变村容村貌;历史文化名村、自然生态特色村,要结合传统文化保护、农村旅游开发加以保护提升。要坚持城乡融合,走一体化路子。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要坚持政策引导,走创新型路子。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整合现有的财政支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搞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典型示范,走标准化路子。必须按照省会标准来衡量美丽乡村建设,以省会标准来确定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典型村居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坚持农民主体,走人本化路子。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克服和纠正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简单化,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成一项民心工程。
王敏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一要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根本措施。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富裕乡村,致富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为此,要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二要紧紧抓住改善人居环境这个主攻方向。建设美丽乡村,要从治脏、治乱、治差入手,在村容村貌的改观上下功夫。要突出重点,特别是城乡接合部这一重点区域;要全面治理,着力解决垃圾围村、污水乱排、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要建立机制,尽快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的环境卫生服务体系。三要紧紧抓住保障改善民生这个重点任务。始终把立足点放在改善民生上,使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四要紧紧抓住新型社区建设这个重要载体。要立足于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选择社区建设模式。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同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