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持卡消费”专卖店打折求生存
我们分析实体店的消费群体就不难发现,商场流失客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了。太东大市场、琵琶山大市场内的低档服饰店,吸引到城郊居民以及学生购物;运河城、秀水城这样的综合区,吸引的更多的是年轻人市场;而贵和、银座则面对的是商务人士以及具有经济实力的年轻人;独立门面的专卖店,则主打新款与促销;而一些深入到社区的服饰店,则面对中老年市场。纵观这些经营方式,我们都不难发现,低价位的购物场所大多吸引到持币购买的市民,而高价位的则依靠购物卡。
记者在商场内采访了不少市民,也观察了收银台的结账情况,大额购物的多是持卡消费者。“商场的衣服那么贵,要不是单位福利发了购物卡,我也不舍得来这里买衣服。”芳龄25岁的小静对记者说,“我上学的时候,朋友圈就传说,贵和里卖的衣服,一个袖子都1000多元,不是平米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虽然小静的话有些夸张,但是也折射出不同的消费群体的购物去向。
线上线下联动数码家电“不要谎”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佳世客的苏宁家电卖场,卖场内可以说是“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多得多”。在空调专区内,一对年轻人在选购,他们拿着手机对售货员说:“就是京东上的这个空调,你们这里卖多少钱?”售货员查询货单后告知,该店没有这款机型,建议到苏宁易购上看看类似款的售价。“你要是想买的便宜,就从网上下单,再在我们店里取货。”售货员直言不讳,“现在的家电售价,透明的很,不仅同城的家电卖场互相竞争,还要直面网上的售价,很多顾客都会拿着手机,现场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