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巴马说出自己希望取得国会授权时,据说其中一些人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不过,经过2个小时的讨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全部同意支持奥巴马的决定。
不仅是叙利亚事件,在震惊世界的击毙拉登事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是幕后指挥者。2010年12月,时任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向奥巴马进行简报,情报指出拉登在巴基斯坦的可能藏身地点。奥巴马授权帕内塔制定方案。
2011年1月,美国精英特种作战部队军事指挥官麦克雷文分析了帕内塔方案的优缺点。2月,国防部首席反恐顾问维克斯、麦克雷文、帕内塔和其他安全部门高官一道在中情局开会,大家就着苏打水吃三明治,中情局团队则在一旁给大家做情报分析。行动策划者开始审议此前他们已经制定的3个方案。
在2011年5月击毙拉登前,奥巴马至少主持了9次国安会会议,就拉登藏匿的地点情报进行讨论,以及商定行动方案。2011年4月初,奥巴马暂时同意直升机突袭的方案,奥巴马还指示为美军制定更完备的逃生方案。4月28日,就在突袭拉登前几天,奥巴马和帕内塔前往军情观察室,海军上将马伦向国家安全委员会解释了突袭的最终方案。5月1日,海豹突击队执行捕杀拉登任务,而在美国白宫,奥巴马及其国家安全顾问团队实时监控着战事进展,这一幕就是那张著名照片所记录的奥巴马和安全团队得知拉登被击毙的场景。
成立
冷战对抗苏联产物
在叙利亚和拉登事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责侧重于统筹谋划和指挥协调。虽然重大安全事务都要经过该机构商讨,但国安会却没有决策权,决策权还是归白宫掌管。国家安全助理也是由总统拍板,不需要国会批准。
作为冷战对抗苏联的重要产物,美国国安会于1947年建立,在历任总统影响下,国安会几经改革,发挥的作用有大有小。冷战后,在国家安全的大事件上,国安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国安会早期最重要的危机处理案例之一。1962年10月16日早上,美国总统肯尼迪听取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汇报后,立即召集了国安会成员开会,讨论应对苏联把导弹运进古巴的问题。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任总统老布什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除总统外,时任国务卿贝克、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特罗夫特、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中情局局长韦伯斯特等悉数列席,会议同意发动海湾战争的决定。
班底
充满总统意志的机构
美国国安会由总统任主席,法定出席成员为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和能源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分别以军事顾问、情报顾问身份列席会议。
总统可根据需要指定会议列席人员,白宫幕僚长、总统法律顾问和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可以获邀参加任何话题的国安会会议。司法部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可出席讨论与其相关领域问题的会议。其他各部门高官有时也会在需要时候列席。
国安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命几乎由总统意志决定。有文章指出,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过程体现了总统的决定,国安会同样如此。在实际操作中,总统不会太在意法定成员是否全部出席,出席成员是否都对问题有帮助。如总统需要,你就出席;不需要,就可以不出席。讨论重大安全问题时,总统会召集“大佬”开会。国安会的顶层会议采取“有事就开,无事不开”的形式。
权限
只能献策不能决策
不过,美国国安会是一个纯粹的咨询机构,并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除了总统主持的最高级别安全会议,美国国安会还有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主持的部长级安全会议、由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主持的副部长级安全会议。
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虽然不是国安会的法定出席成员,但是他却是美国总统在国家安全事务上所倚重的最为关键的一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