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购狂欢下的东营快递业
11月11日至16日,东营主要快递企业进口量为366735票,出口量为89838票,最高峰在11月14日至16日,其中最高日处理量达到96885票。与去年同期相比,东营市快递业务总量增长了73%。
东营快递业是如何兴起的?快递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快递人员真的能月收入过万元吗?连日来,本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快速膨胀的朝阳产业
11月1日,东营市快递行业协会成立。协会是由东营市各快递企业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法人团体,由EMS、申通、圆通、韵达、顺丰5家企业发起,会员来自全市27家快递企业。
快递行业是近年来新兴的朝阳产业,东营这个建市只有30年的城市,自然被诸多快递公司纷纷看好。东营市快递业大约在2006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前除了邮政EMS外,只有一些小型的个体户进行为期不长的运送。而到2007年后,随着东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性的大快递公司纷纷进驻东营,东营快递行进入了快速膨胀期。
对于申通在东营的发展,东营申通快递公司行政部经理王增刚还是很满意。申通刚到东营时,只有30人,现在已经到了140人;业务销售额也由原来的每月20万,发展到今天的每月130万。
顺丰速运公共事务部经理廖建林介绍,“自2007年进入东营以来,公司业务量逐年稳步增长,增长速度一直位居省内前列。”最开始只有几个人,如今已有近200名员工;6年前的顺丰只有一处营业网点,现在全市已经有7个规范营业网点;6年前顺丰只能供市区小范围的收派服务,现在基本覆盖至东营全部的区县。
截至9月,东营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27家,分支机构近百家,快递从业人员1500人;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年均增长均在25%以上,日均业务量现已达1万余件。东营快递行业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
网购狂欢下的隐忧
如今,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已经成为快递行业的年度大考。电子商务市场异常迅猛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网购快递市场迅速膨胀。
据统计,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当天,东营市民共花费6655万元,而在2011年,这一数据为3500万元。仅把东营市民购买最多的数码产品、女装、内衣、服饰配件和美容护肤产品五类产品成交量相加,数量就突破了30万件。这些商品都要通过快递送到消费者手中。
面对“双十一”后到来的业务高峰期,经历过前两年爆仓之痛的快递企业均已经高度重视,大都自6月份起即已开始着手准备“双十一”的应对预案。经历过一次次磨砺,快递企业都在努力争取,以期能够早日探索出成熟的电商联动模式,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步入发展新阶段。
为应对今年的“双十一”,东营申通公司通过加强培训、加大人员储备、增加干线车辆、开通多趟直跑线路等措施,来加快运送时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由于货量过多而造成的压货及甩货现象。据悉申通已比去年增添了20人,新买了5辆大货车。王增刚说:“现下申通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成为东营快递行业的领军人物。”
据了解,去年申通东城公司一天最多能往外地发货900件,今年这个时候已经达到每天2000多件。而外地过来的货物,13日已经到了2800件左右,一直到月底每天估计都会有3000多件。
尽管东营快递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依然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快递服务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顾客对快递公司的反映褒贬不一。
快递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差异也凸显了规范的必要性,比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在大型快递企业能够应用,而小型企业和个体业户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人工进行信息处理,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双十一”这个节点,对快递的投诉也随之增加。网购狂欢下,如果快递行业这些问题不能尽快得到有效解决,将成为今后发展中的一大隐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