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商议,7月13日,全村召开动员大会。接下来的7天里,由党员、群众代表、退休教师等有威望的人组成工作组,挨家入户作政策说明,鼓励村民入社。7天的入户宣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共募集基金700余万元。直到7月20日,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老郑才舒了一口气。资金注入后,安置楼建设大大加快,有望提前两个月竣工。
政策里面看门道,善于抢抓政策里的机遇,成为越来越多村支书的基本功。在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郭家沟村,村支书徐祥新同样以善抓机遇而闻名。
去年,徐祥新偶然得知省广播电视大学免费培训农民,每人还发3000元的补贴。徐祥新听完心头一热,觉得这可是件大好事,同时疑惑:“为啥别的村都不热乎?”原来,这是因为“搭上功夫不挣钱”:专家进村授课,需要接送;3000元补贴直接打到村民银行卡上,村里拿不到一分钱。徐祥新却认为,这是一个提升村民素质的大好机会。
“郭家沟村是全国文明村,我觉得村子是否文明不能光看硬件,更要看村民的文化素质。”徐祥新说。目前,全村187名符合条件的青壮年已全部参加培训。
【记者手记】
村与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一样,各位村支书经历的酸甜苦辣也不一样。随着采访到的素材越来越多,有一种印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在村里“立”得住的村支书,靠的是三条——做事村民知情,行动有人监督,发展找到路子。
村支书们都不约而同地谈了“吃亏是福”。采访中,一位村支书告诉我们:“自己吃亏,群众才能沾大光。”
受到的委屈,村支书们各有不同。但对于全村的带头人来说,村支书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发展。在发展的思路上,村支书们需要展现出自己独有的智慧。正像郭家沟村支书徐祥新说的那样:“全村靠什么发展?靠的就是党的惠农政策!这些年,每年上级各种惠农政策少说也有上百个,一个好书记就是要善于把政策请进村里来。”
延伸阅读:高密"民声在线"解决群众难题效率高邹城:石墙镇驻村干部解群众难题210余件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