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科学发展:用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12月3日讯(山东台记者 陈琛 巩胜义 张振中)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栏目报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如何才能保护好呢?在邹平县,一套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的新体系,最近派上了用场。
环境监控中心主任:“监察一队你到了现场没有啊?”
工作人员:“到了。”
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你把污水厂出口的水取个样,然后看看水质的情况,汇报一下。”
工作人员:“好的。水质很清澈,没有异味,没发现其他异常。”
这是邹平县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正在进行的执法调度。监视屏幕上的画面,是监察人员在排污现场的实时拍摄。
邹平县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王卓:“像我们这套单兵系统便于随身携带,在全县范围内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第一时间将现场发生的情况传送回去。”
坐镇监控中心就可以随时调度监测全县所有的污染源,对于中心主任刘宗强来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邹平是一个工业强县,钢铁、纺织、焦化企业多。面对点多分散的污染源,刘宗强和同事们常常力不从心。
邹平县环境监控中心主任刘宗强:“目前我县规模企业500多家,河流总长度150多公里,现有的执法人员也就是60多人,要想把所有这些污染源和断面都监管起来的话,难度非常大。”
人员没法增加,但环境还要保护好,邹平县选择从建设制度体系来破解这一难题。去年10月,邹平县投入1100多万元,启动建设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刚刚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仅在线监测就包含11个子系统,每分钟更新一次数据,可谓是“火眼金睛”,企业排污数据一有异常,系统就会发出预警。
邹平县环境监控中心巩彦:“如果我们对企业进行预警之后,它的数据还在持续升高,那么我们的执法人员将到达企业现场进行处置。”
而电子闸门,还可以防止企业偷排污水,真正实现“滴水不漏”。
邹平县环境监察大队朱佳智:“当我们确认企业排放的污水不达标时,我们可以在应急中心远程关闭它的应急闸门,把它的污水挡回去重新治理。”
从空中、地面到河流,覆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的新体系就像千里眼,而为让这只眼睛能够做到多层次、全天候和无缝隙监管,相关配套正在推进。这几天,刘宗强刚完成12个监测水站招标,想趁着年底前开工。
根据规划,监控中心还将建设噪声监控系统,加装“顺风耳”,未来,利用“千里眼”“顺风耳”,全县的污染监管就用这张制度体系的大网一网打尽了。
邹平县环境监控中心主任刘宗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加强监控中心相关配套建设, 完善智慧环保体系,真正用制度来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