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经过4年多的努力,济宁市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的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贷款项目,如今42个子项目已启动24个,其中7个已完工。该项目总投资达到8.73亿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5000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5.4亿元。
据介绍,世界银行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的核心内容为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对“三孔”、尼山孔庙和“三孟”的部分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其中今年9月底完工的尼山孔庙古建筑群的维修工程,投资达1000万元,完成了尼山孔庙大成殿、东西庑、寝殿、神疱、神厨、书院讲堂等古建筑维修,维修面积达1380平方米,是清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维修。
“目前正在进行的十几项保护工程中,孔孟文化旅游标识一体化也在积极的推进当中。”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杨义堂介绍,过去曲阜、邹城的三孔、两孟等文物旅游景点内的标识牌,都是各制各的,导致济宁地区主要的文物旅游导引不统一,对济宁市的旅游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为改变这一状况,借助世行的保护项目,济宁市投资380万元,将曲阜和邹城两地的文物旅游景点的标识,以及高速路入口、高铁站的旅游引导牌全部做成统一样式、格式和颜色。“文化旅游标识一体化,首先可以更好的体现济宁地区的文物旅游形象,而最重要的是可以对济宁的旅游起到引导。”杨义堂强调,正确、统一的标识,对文物景点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能同时兼顾文化保护的引导。
目前,确定的42个子项目当中有24个启动,其中有7个项目已经完工,包括邹城因利河改造工程,曲、邹两地文化景点电子导游系统等。而其中针对世行项目编制的《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已经完成,是以保护曲阜市域约89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文物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曲阜市多年来急需编制的重要规划。
延伸阅读——
泗河引水入城,让死水变活水
“世行项目中,有一项将位于曲阜城北的泗河水引入曲阜故城的项目,使曲阜的水系畅通,恢复古泮池和泮桥流水。”杨义堂告诉记者,过去曲阜城内的水系统大多是相互封闭的,包括护城河在内都是死水,而古泮池作为曲阜城中西周时代的历史遗迹,过去由于环境破坏,使得垃圾遍地,遗迹损毁严重。泗河引水入城工程共分三期,分别是泗河拦蓄引水入城工程、明故城护城河治理工程和古泮池水系恢复工程。“经过这一工程的建设,现在已经把泗河、护城河和泮池连接起来,使曲阜的死水变为活水,彼此之间流动起来。”
目前,该项目投资达6571万元的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成功实现引水入城,第三期工程预计2014年年初开工,届时整个水系将极大的恢复曲阜的古城容貌,提升曲阜的历史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