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通讯员 张向东)曲阜市吴村镇强化乡村文明建设,坚持从丰富村民文化活动入手,以“小广场,引得群众健身忙;小喇叭,传递农村新鲜事;小舞台,伴着大人孩子人人唱;小书屋,农民学习‘百事通’; 小匾牌,孝贤文化树新风”的五小工程为“助推器”,因此人们通俗地称其为“五子登科”。
小广场,引得群众健身忙
“我们村响应市里‘村村演、人人唱’号召,从今年初开始兴起男女老少聚集广场跳舞,真没想到大喇叭一招呼,全村人奇景似的涌满了村大院。”峪南村支部书记贾洪钟如是说。下村调研、分管文教的镇党委委员孔凡琪插话,“把广场变成大家长期健身场所,必须有一支业务精的骨干队伍引导才行。”本着这种精神出发,吴村镇责成文化站牵头,专门从市文化馆请来老师手把手帮教和示范指导。率先全镇统一培训跳舞人员,然后分布各村组织开展。地处九仙山腹地的龙尾庄村在镇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开小灶”再次把市里文化老师请进村作辅导。由于他们跳舞水平高,在全镇广场舞比赛活动中独占鳌头夺冠军,还为九仙山增添了色彩。现在每逢晚上,村村小广场伴着镇里统一配备的小音响,欢快广场舞健身活动已成为农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
小喇叭,收听农村新鲜事儿
“小喇叭真够味儿,说的都是本地事儿,上级党的政策好,下级致富有了门儿。”这是30年前“广播迷”、“乡村土画家”离休教师孔岳对当时广播写的一段顺口溜。如今,村里的喇叭每天两次播放《曲阜新闻》,老人高兴得如获至宝,“我的老朋友又回来了!”据了解,为用好小喇叭,全镇各村都设有广播员,除每天定时开放,而且村里有什么重要活动,尤其关系到入学、招工、农副产品收购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响响喇叭。与此同时,还利用广播经常不断地宣传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令,将好人好事好声音送到全村百姓心窝里。为培育新型农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舞台,唱出山村欢乐曲
“这是一个办得很好的合作社,可以从这里吸取许多有益的经验。”张庄村退休教师崔国庆,在本村的“百姓小舞台”上以山东吕剧唱出了毛主席在1955年对陈家庄的批示。张庄村原来就有个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民间艺术队,现在这支民间队已挑起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大梁,还组建了“百姓小舞台”。除了过年过节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唱小曲,还将身边事自编自演给村民听,把“百姓小舞台”延伸向全镇。前不久,他们在镇驻地向济宁市文化局领导汇报演出了“十八大精神指航程”、“第一书记下乡来”、“骑着毛驴走娘家”等节目博得了领导和到场群众的欢迎。为让“小舞台唱大戏”吴村镇还以张庄、白塔等村为示范,辐射带动全镇民间文化活动,目前,类似的“百姓小舞台”已有11个。
小书屋,农民学习的“百事通”
随着文化大院建设,吴村镇26个村各自建起大小不同的文化书屋,为加强管理,方便阅读,设有图书管理员并配制了借书证。东岭村是山东农业大学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让群众系统、实用学习,借助师生实习机会,让高等学府出来的人才专门为群众作辅导,如何巧妙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村民孔庆彬科技意识强,曾担任过村民小组长,他利用小书屋学得的知识在责任田建大棚,办起了万鸭场,走上了致富路。据了解,靠“小书屋”创大业、成大才的“致富大王”不计其数。龙尾庄村妇代会主任孔庆莲,凭借读书长了知识,长了胆识,她率领六姐妹承包荒山400亩,发展了核桃、板栗,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她们的事迹还上了曲阜报,以“九仙山上七朵花”作了专题报道。她们的工程被命名为“山东省三八绿色优质工程”,孔庆莲被评为“全国十佳绿色奖章获得者”。
小匾牌,孝贤文化倡新风
但凡到九仙山旅游,你会路经一个富饶美丽的峪西村。该村主街已被打造成孝贤文化一条街,街的墙壁为制作有孝贤长廊,还备有统一的孝德文化匾牌。对此村民宫玉祥受教育颇深,结合自身经历说,“当年我们兄弟三人在父亲在世时轮流照顾,有时互相推诿扯皮,不尽孝。结果老人出丧当天被几位妹妹专点了《墙头记》这出剧,羞得哥几个好久抬不起头来,如今看了村里孝贤街,尤其和文图并茂的小匾牌对照一下,俺心里还总觉得不是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