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今年以来,鼓楼街道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狠抓落实,推动了街道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领导,保障文化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兖州市提出建设文化名城和建设兴隆文化园以来,街道党工委将文化发展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对照中央、省、兖州市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精心进行布置,认真抓好落实。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副书记挂帅亲自抓、负总责,宣传委员、文化站长负责抓具体、抓落实,辖区单位、村居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保障了文化活动的扎实、健康、有序开展。
加大投入,完善文化设施。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以社区“四室一站”建设为契机,在社区健全完善文化活动中心,为文化活动中心购置图书,设立图书室、阅览室;购置电脑、电视机、设立电教室;购置乒乓球台、羽毛球拍、棋牌桌和象棋、扑克牌等,设立活动室;有条件的社区设立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建成了社区活动中心。目前,街道24个村居都设立了图书室、电教室、活动室,17个村居安装了健身器材。在综合文化站建设方面,按照“七室、一厅、一场”的要求,在奎星楼社区高标准建成了街道综合文化站,配齐了图书、电脑、座椅和其他配套设施,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文化服务。创新开展“四点半文化课堂”进社区活动。在南顺城社区充分发挥文化站教育培训室的作用,让放学后无法及时被接送回家的学生来到文化站,邀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为孩子们教授书法、舞蹈、音乐、文化课等知识,在解除上班族父母在上班期间无法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的课余空间。在兖州市文广新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下,街道、村居的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整合资源,健全文化队伍。各村居针对“两委”成员中文化人才不多的实际,依托社区居民中的文化艺术人才,广泛吸纳育龄妇女、中老年人积极参与,组建了各自的文体队伍。目前,街道24个村居共有文体队伍和活动站点28个,每支队伍都有较为专业的教师义务进行指导,常年在广场、小区开展活动。2010年6月,为切实繁荣街道文化事业,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规范民间艺术队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娱自乐”的理念,进一步整合民间艺术资源,广泛吸纳民间艺术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组建了600余人的鼓楼街道民间艺术团。目前,街道民间艺术团已发展到近千人,分为腰鼓、秧歌、太极拳、太极剑、健身舞蹈等13个表演队,自发地到社区、九州广场、人民乐园、少陵公园、体育馆等进行健身表演,真正让群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因地制宜,丰富文化活动。全力打造 “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发挥街道地处城中心的区位优势,整合辖区内九州广场、人民乐园、少陵公园、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光明影院等兖州市级文化场馆以及街道24个村居文化活动中心资源,构建以兖州市级文化场馆为主要活动点、24个村居为分散活动点的“N+1”点面结合的公共文化圈,在逐步完善提高文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打造 “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群众出家门不到10分钟就能享受到体育健身、读书看报等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惠民真正惠及更多百姓。2013年,街道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主办、承办、联办、协办等形式同有关部门配合,把节日文化与街道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有机结合,举办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仅今年一年街道先后举办十余项较为大型的文化活动,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