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讯(记者 谷雨)近日,由市政府、市外侨办评选的"济宁市荣誉市民"、"济宁市友好使者"获奖人员新鲜出炉,是对帮助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的一种鼓励和表彰。马庭康次先生作为小松(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本部长,当选了"济宁市友好使者"。
马庭康次先生自2005年起由公司总部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派驻到济宁工作,迄今已经在济宁工作生活八年。从刚开始对济宁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济宁通",马庭康次先生对中国、对济宁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走在济宁的大街上,你很难将他和普通济宁市民区别开来。
正是缘于这种对济宁的深厚情感,马庭康次先生对济宁地区的发展格外关心。对他来说,每次长假不仅意味着可以回国与家人团聚,也意味着多了一次在日本介绍和宣传济宁的机会。在他的极力推荐和带动下,不断有小松在日本的外协工厂来济宁参观交流,考虑在济宁投资建厂。同时,他还多次带着家人和朋友来济宁旅游,为推动济宁的旅游事业发展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公司工作期间,马庭康次先生积极向集团本部建言献策,努力争取日本本部扩大在济宁的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最终促成总部于2012年新注入资本金1.3亿美元建设多个项目,直接在质与量两个方面促进了济宁市利用外资的水平。
此外,还积极促进公司引入小松核心技术,促成在济宁市高新区建设小松集团在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一个关键零部件生产工厂--液压马达工厂;同时,通过积极协调与推介,使济宁在众多选址中脱颖而出,最终促成年产值达20多亿、填补国内空白的小松大型矿用自卸卡车项目落户济宁,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济宁市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的升级建设,为济宁市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作出巨大贡献。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人才,要从当地员工抓起",虽然是一名外籍人士,马庭康次先生依旧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主张公司应该从所在地区招聘员工,大力鼓励录用济宁当地员工,目前,公司的绝大部分员工都是济宁当地人,这一方针政策不仅为公司的发展积蓄了大量人才,也为济宁市的经济社会建设、就业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同时,其还十分注重员工的薪资福利问题以及公司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不断引领小松济宁公司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积极推进企业的工会建设和完善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协商制度,促进公司与员工、与社会、与济宁的和谐共同发展。
作为公司负责日籍员工管理的负责人,他经常将济宁的风俗与习惯讲给他们,带领这些外籍人士深入了解济宁、与中方员工、民间人士广泛交流,不仅在驻济宁的日籍员工当中培养了一大批济宁粉丝,即使在日本本部,也有很多员工对济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同时也使得很多中方员工、普通市民加深了对日本的了解,为中日的民间友好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致力于中日间文化交流一直是马庭康次先生的一大"业余爱好"。日本被称作樱花的国度,而日本人也独爱樱花的绚烂。为了使广大济宁市民也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樱花,在马庭康次先生等的建议下,济宁市多家日资企业共同在济宁高新区捐建了中日友好樱花林。这为济宁市民了解异域文化、亲近大自然提供了一个好场所,同时也促进了济宁市的环境建设。
多年在济宁的生活使马庭康次先生爱上了济宁的美食,尤其对具有济宁特色的羊汤和夹饼钟爱有加,其个人作品《舌尖上的济宁》也登上了济宁《街秀》杂志。他不仅向广大日本同胞积极推介独具济宁特色的美食与饮食文化,也将日本家庭料理的精髓介绍给广大市民,为中日饮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