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培养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并对他们进行分类建档,定向指导和培养,促进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民培训项目也以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为培训主体,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我们努力推动全区50万亩耕地由1000个新型经营主体来经营,提高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解决兖州“谁来种地”的问题。
三、多方努力,共同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种植水平,降低风险,解决“如何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的问题
(一)政策资金支持
除省农业厅《2012年山东省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方案》规定的种粮大户享受的补贴政策外,区农业局利用项目资金帮助种粮大户更新播种机械,对购买玉米单粒精播机的农户按每台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全区共推广单粒精播机械200台,对购买小麦宽幅播种机的农户,按每台3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全区共推广宽幅播种机械150台。
(二)人才支撑
区农业局逐步建立了“1111”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农业院士工作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于振文院士亲临指导,10位农业专家多次来兖讲课并指导生产,100名技术人员和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我区农业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骨干。2013年,区农业局对种粮大户实行了技术人员“一对一”长期包保,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百名技术人员靠上为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种粮大户种植提供了科学指导、人才支撑。
(三)技术支持
1、重点推广小麦玉米一体化稳产高产培栽模式
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面积大,农民科学素质高等优势,推广小麦玉米一体化稳产高产培栽模式,实现了“省水、省肥、省人工,抗病、抗倒、效益增”,农民每亩增加收入350元;该种植模式的推广,促进了全区农机的更新换代,推进了农机农艺的结合。
2、推广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区农业局组织农技专家制定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要点》,制作《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和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喷绘400个,发放技术明白纸10000余份,通过宣传推广小麦赤霉病预防技术,大大降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
3、推广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玉米适期晚收是一项不增加生产成本即可有效促进增产增收的实用技术。通过推广玉米适期晚收技术,每亩地比以前增产100多斤,每亩地增收100多元。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为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今年我局发放施肥建议卡5万份,在全区7个乡镇和3个办事处共采集土样509个,实施玉米、小麦肥效对比试验各2处,蔬菜“2+X”田间肥效试验3处。在新驿、兴隆庄等镇街配置触摸屏施肥查询系统5台。截至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行政村406个,实行整建制乡镇1个(小孟镇),整村推进测土配方施肥39个,免费服务农户8.9万户,全区在小麦、玉米、大蒜、蔬菜上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7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36万亩,化肥施用量2.5万吨(折纯);配方肥施用量5670吨。与兖州区惠农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7个单位组成配方肥配送中心,向各村进行辐射。小麦、玉米、大蒜已初步建立起科学、可行的施肥指标体系。
5、推广新型种植、植保等大型机械
区农业局利用项目资金和新型种植模式向种粮大户推荐应用新型播种机械,推广玉米单粒精播机械200台,推广宽幅播种机械150台,推进了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由人种地到机械种地、分散农户种地向职业农民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转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保证了播种质量、减轻了病虫危害,促进了粮食单产的提高,实现粮食了持续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