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三年,十大行动“升级”
努力改变工业“经济底色”,打破“路径依赖”,避免“资源诅咒”,着力突破工业特别是产业发展,这将是今后三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和主要任务。济宁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分为: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结构调整、两化融合、节能减排、开放带动、全民创业、强企培植、金融支持等十大行动。
数据看目标
改革推进行动目标。90%以上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工业行业协会(商会),完善10个过千亿级行业协会(商会)。
科技创新行动目标。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3%以上,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达到1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到90%。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0件。扶持30家科技创新型示范企业,培育3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新增10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
人才培养行动目标。培育5名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50名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100名全市知名的企业家。培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人、高水平研发团队10个。
结构调整行动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25%以上,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提高到20%,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0%。
两化融合行动目标。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率达80%,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超过80%。培育“两化”融合实验区6个,试点示范企业100户。
节能减排行动目标。万元GDP能耗降低10.5%,年均降低3.7%。实施清洁生产企业比例达到95%。
开放带动行动目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13亿美元,年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5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新建10个出口基地。
全民创业行动目标。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超过260万人,注册资本金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中小企业产业集群5个。
强企培植行动目标。全市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新增5家,达到13家。
金融支持行动目标。国有银行支持工业的贷款增幅每年高于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力争2014年全市储备上市资源达到100家,2015年达到150家,2016年达到200家。到2016年,全市上市公司26家,场外挂牌企业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