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3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75户、居全省第1位,总数达到1950户。会议上,我市确定了今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500亿元、增长16%,实现利税605亿元、利润375亿元,均增长12%。完成工业投资1300亿元、增长28%,技改投资800亿元、增长30%,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同时,完成省下达年度节能目标。
10个行业升级版计划开始行动
今年,我市将落实10个行业升级版行动计划,各县市区制定县域工业升级行动计划及产业推进计划。传统产业重点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橡胶、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和造纸为主攻方向,研究制定产业链提升方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做强一批新特优产品、培育一批产业集群、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引导企业生产更多的高技术含量终端制成品。新兴产业将围绕太阳能光伏、LED新光源、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物联网应用及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新产品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推广示范应用、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产业集聚,实现快速膨胀。年内力争先进制造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69%、提高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提高到15%,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3%。
我市将培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基地园区,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同时,依托惠普、如意、山推、华勤、太阳、润峰、荣信、菱花、辰欣、重汽10家龙头企业,建设十大产业园,指导企业逐一制定园区发展规划,排出重点建设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服务保障功能和承载能力。并加快城区企业退城进园步伐,年内力争一批“退城进园”企业完成搬迁。
出台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放大惠普效应
今年,我市将实施51330工程,推进“拉长增厚信息产业新链条、扩大信息消费新应用、推动电子商务集群发展、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营造良好机制和发展环境”5大任务,突破“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拓展十大新兴信息消费业态、‘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13项工作,加快建设30个重点项目。
在惠普公司基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将出台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放大惠普效应,加快引进国内外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基地,推进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才、技术、品牌和产业链条,打造山东省和华北软件人才资源中心和信息产业基地。我市以“好品山东”为依托,推动更多企业在打响品牌、网上销售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年内,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7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50%。同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讯能力建设,提速发展光纤网络和4G网络,推进宽带网络优化。
计划淘汰90户企业落后产能
我市将进一步加强节能预警调控,建立过剩产能预警监督机制,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年内实施90户企业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年可节约标准煤53.8万吨。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等领域筛选实施100个节能项目,继续推广太阳能集热系统利用,年内新增9家学校采用太阳能集热利用系统,13家工业企业实施太阳能锅炉改造。
对各县市区节能评估审查制度落实情况及重点企业能耗限额、高耗能落后设备淘汰等情况进行专项监察,重点监察71家用能单位、23家电厂、43家单位锅炉能效。对51家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完成50家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同时,我市将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对46家企业清洁生产进行审核,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化利用,确保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培育新风光、京鲁水务、金曼克电气等10个节能环保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