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环境 造福农村百姓
本网讯( 记者 王洪玮 通讯员 孔维起)2013年以来,兖州区委区政府切实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改善群众生活的突破口,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总思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村庄净化、村庄绿化、村庄美化”为重点,着力在创新工作推进体系、完善整治长效机制、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上下功夫谋突破,全区农村环卫保洁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农民环卫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2013年初,城兖州市文明建设与管理指挥部牵头负责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制订了《2013年全兖州市城兖州市文明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兖州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村庄、每个岗位,确保不留空档,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章依据。同时充分利用全区下派帮扶资源平台,积极为农村环境整治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组织开展了“美丽兖州靠大家、清洁乡村我先行”等一系列活动,动员全兖州市5200余名下派干部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净化村庄环境,美化村庄形象。
上下联动全民动员,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净化美化。兖州区以“会战月”、“三秋、三夏”卫生集中清理、路域环境整治等活动为主抓手,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卫生清理集中整治活动,大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突击战,确保农村环境由“脏乱差”变“洁净美”。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清理“三堆”65237处、各类垃圾23145吨,粉刷墙壁828264平方米,规范门店牌匾6259块、取缔废品收购点67个、建设宣传栏1677个,种植绿化树木143055棵、绿化面积95412平方米,农村容貌和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观。
农村精神文明同步建设。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让农民群众称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主力军。紧密结合“四德工程”建设,全兖州市10个镇街均设立了“道德讲堂”,定期邀请兖州市文明办、关工委领导和省兖州市级“道德模范”、“兖州好人”、文明示范户等讲课,传授文明知识,培育文明礼仪;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培育 “文明示范户”1.6万余户,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有了较大提升,为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健全机制建管并重,确保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兖州区制定了《兖州市农村环境整治“模范、好、中、差”等次村庄(农村社区)分类标准》,明确了农村道路、沟渠、庭院、保洁、绿化亮化美化等重点内容的建设要求,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争创目标、有评价标准、有考核依据。各镇(街)成立了卫生保洁员队伍,划分农户卫生责任区,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日常管理。目前,全区农村保洁员队伍数量由2012年的725人增加到1000余人,各镇镇驻地均建立了5人以上专职保洁员队伍,全区镇街环卫队伍和村专职保洁员的配置比例均达到100%。全面推行“按量定酬”农村垃圾清运新模式,截止到11月份全区共向济宁兖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清运垃圾67446.93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8735.5吨, “户集、村收、镇运输、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全覆盖、常规化。
连片创建示范引领,打造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升级版 。2013年,我区对406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梳理、科学规划,明确了“以点连线、连片创建、示范推动”的创建原则,以国省县乡公路为重点,精心打造一批示范作用强、环境整治效果好、文化生活丰富的模范村和先进村,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示范村创建。截止目前,全区在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共粉刷美化村庄建筑立面6000余平方米,补植绿化树木2000余棵,漆画文化墙1000余平方米,示范村环境面貌实现新的改观。目前全区已成功打造了新驿镇高吴桥、大安镇东垛等示范区5个,整体推动了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级上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