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重点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冷暖,不尊重群众意愿;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专心、在位不在岗,被动应付、不敢担当,遇到矛盾绕着走;眼睛向上不向下,不愿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不当,作风简单粗暴;执行上级部署与实际结合不到位,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不维护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服务意识和能力不强,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不主动、不及时、不到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力、指导把关不严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真心对群众负责,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打基础固堡垒,推动城乡基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村、社区,重点解决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愿、不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办事不公,在落实惠民政策、发展党员、扶贫济困等方面优亲厚友,谋取私利;大局意识差,拉帮结派、争权夺利;党务、政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不关心群众疾苦,遇事不与群众商量,处理问题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搞"一言堂";干劲不足,守摊子、混日子,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群众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党员意识淡薄,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带头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等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重点解决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对职工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听取职工意见建议不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困难职工生活关心不够、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够,活动不经常、不认真;党员不愿亮身份、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诚信守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党组织不断健全、活动正常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推进措施
基层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扎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把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3个环节的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具体到每个单位,开展活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查摆和解决问题,并贯穿活动始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排查。由县(市、区)党委统一组织,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理顺党员组织关系,落实每个党员参加活动的党组织。3月底前,基层党支部要与每名党员取得联系,讲明中央、省委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和有关安排,讲明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纪律等;同时,要对党员基本信息进行核实,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思想状况、工作生活状况。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为辅。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沟通,明确跨县(市、区)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的基层党组织,确保每名党员都能参加活动。
2.组织党员进行集中轮训。基层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中央、省委规定的学习内容和指定的学习材料,采取多种方式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针对基层党员实际,以喜闻乐见方式,运用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辅导;发挥好基层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本地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增强学习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基层党委领导班子和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党组织,要坚持原汁原味、原原本本,集体讨论、相互交流,系统研读、理论提升,开展集中学习讨论,时间不少于3天。其他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农闲、班前班后、晚上和外出党员返乡等时间,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对不能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党员,可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组织学习。要围绕"践行宗旨、服务群众"开展专题讨论,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本行业、本领域实际,确定讨论主题,组织全体党员立足岗位职责,谈认识、找差距、定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