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西部经济隆起带专家服务基层(济宁)系列活动,争取更多的人才智力资源向我市流动。按照省统一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类等专业职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高等职业学校职称制度改革。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全市高技能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试点,搭建统一招生平台,实现“双证互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年”活动,探索实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不断扩大职业工种鉴定范围,年内实施职业技能鉴定3.6万人。
强化人才平台建设,开展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建站工作,年内新增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市级技师工作站各10家。加强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争取20名以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来我市开展暑期实践。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去年,我市开展了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今年将总结经验,制定平时考核办法,扩大试点范围。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岗”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和“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组织好2014年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市直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
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意见》,完善符合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人员公开招聘办法,改进事业单位面试方式,做好2014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调整办法,制定完善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竞聘上岗等政策规定。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进一步改进军转干部安置办法,继续推进“阳光安置”。制定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积极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实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助推计划。
稳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4年,我市将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将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推进实施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规范津贴补贴制度,推进落实待遇适当向乡镇一线倾斜的政策。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控制线,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节金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全面入轨运行。
在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方面,将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根据省统一部署,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随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劳动关系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4年,我市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劳动关系和谐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企业劳动合同和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均达到90%以上。督促落实带薪年休假、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法规政策。依法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推动落实同工同酬。
贯彻落实《济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办法》,全面建立“一书两金一卡”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制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办法。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新增预防调解组织100家、示范企业10家。推广应用仲裁办案信息系统,深入推进仲裁“效能先锋”品牌建设,当期结案率保持100%。
→新闻链接6个方面16项改革
——就业创业方面:1、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的作用。2、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就业歧视,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公开招聘制度。3、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