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河水变地下水补给泉城
为推动水生态文明市建设深入扎实开展,2月18日,济南召开了市“六城联创”领导小组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去年水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创建任务。可以说,能否如期实现三年创建目标,今年的创建工作成效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自济南启动水生态文明市创建以来,济南投资105.6亿元实施了126项工程,其中,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先后完工,标志着济南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的互联互通,也为济南水生态建设提供了充足水源。经过一年时间建设,济南已初步形成“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得到改善,水功能区达标率明显提高,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涵养水源让泉水休养生息
“十一五”期间,济南全市水利投入规模达到150亿元,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济南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目前,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七分之一,水少、人多、地多的现实导致供水安全保障的压力较大。济南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之后,济南人就积极行动起来,一个个工程先后完工。尤其是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和玉清湖引水工程的全面完工,更让济南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五水统筹润泉城”的局面。
目前,田山灌区每天可向市区输送45万立方米黄河水,玉清湖引水工程每天可向玉清水厂送水40万立方米,长江水途经东平湖进入济南市境内,今后每年可调引1亿立方米。
市水生态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水系连通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最大调水能力可达3亿立方米。这部分水源将配合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工程置换大量地下水,让地下水休养生息。作为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南部生态保护区的重要部分,泉域补给区58万亩高标准农田地下水置换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大佛峪、凤凰岭等一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均建设完成。
河道整治提升水系生态环境
济南水生态建设开始后,全市大力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并对河道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绣江河、绣源河以及德惠新河等河道的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整治后的绣江河防汛行洪与拦蓄景观相结合,紧扣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工程完成后,整条河道达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完美效果,基本实现了河道内“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的目标。
同时,我市还强化“河长制”责任落实,对河道进行季度考核,严禁排放污物垃圾,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河道与渗漏带整洁畅通。备受市民关注的玉符河综合整治也于去年底开工,目前,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勘界和地上物清点工作已经完成。
“三条红线”严控水资源管理
去年5月1日,有着史上最严之称的《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并制定了《济南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把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新的条例将统筹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相结合,任何单位或个人采地下 水必须取得取水许可证。
条例出台之前,随便打个井就能取水,并没有相关法律进行约束,新条例出台后,从地表或地下取水的单位或个人,都将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申请。该条例水资源保护条款由过去的第四章提前到第三章,这意味着我市以后将在如何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用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是先用水再保护,现在是如何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用水,水资源保护不单单是水利部门的责任,要通过社会加强管理约束,保护水源地是社会共同责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 黄河水变地下水补给泉城 三条红线严控水资源管理
黄河水变地下水补给泉城 三条红线严控水资源管理
时间:2014-02-24 12:36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青岛小哥救助发病女童 闯红灯付药费不留名竟是民警
下一篇:滨州两名六龄童玩耍时溺亡 水塘深陡无警示标志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