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长追捧带热国学班 私塾一年收两万照样火
教学模式
诵诗、射箭、推拿成国学班课程
23日中午,伴随着《百家姓》的诵读声,济南润德少年中医国学堂负责人宋永生把一段段"四书五经"的唱颂音频和视频课程发送到网上,供孩子们上网学习。墙上悬挂的关羽读书像,试图告诉学生,古人读书时都平视书本,不要低头。
"过去文言文诵读都是唱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宋永生认真地说。
自从2001年用《弟子规》、 《百家姓》等古代经典把自家两岁多的孩子教成认识5000多个汉字的"神童"后,宋永生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办起了一处私塾。 "开始只有十几个孩子,我们教他们诵读经典、射箭、中医、园艺。"宋永生说。
在省内国学圈里,像宋永生一样创办国学班和私塾的人很多,目前在济南知名的就有十几家。这些私塾大多以过去教授儿童的十三经为基础,让孩子大量读经。教学模式基本为小班,接收3岁到13岁的孩子读书。有些国学班还招收寄宿制学生。青岛王财贵经典学堂负责人傅老师说,他把四书称为"地基",读经为"框架",才艺是"装修",进而形成一整套教学思路。
虽然每年学费在1万到2万元,但是私塾依然得到不少家长青睐。济南市普明私塾读经教育中心小有名气, 其负责人陶明说, 如今他们已经在济南创办9个私塾班,在读的孩子有130多人。 "我们教授孩子礼仪、 中医、 茶道, 让他们阅读《弟子规》 、 《孝经》 , 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 "
除了济南,曲阜、青岛、潍坊、临沂、德州等地方均开办有国学班和私塾,虽然规模和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据介绍,这些国学班的知名度在当地都不小,且各有特色。
"像济南的文殊吟诵学堂,就是两位退休老师创办的,以书法为主。德州平原兰若学堂更注重佛学,我们则是以中医为主。"宋永生说,以射箭为例,主要是让孩子以动练静,学习中医则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统筹思考。
生存状况
部分无执照居民家办班
一些私塾没有营业执照,仅是家庭办班,招生也是靠学生家长的口头传播。这样的存在空间,让宋永生面对家长关于孩子出路的提问时,也颇显为难。他自己的孩子也走入了小、初、高的现行教育体系。
而这种困惑,并没有随着国学班、私塾受到家长欢迎而变得清晰。一名私塾老师坦言,现在的私塾没有正规的师资力量,既不符合《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渠道融入现代教育中,因此很多私塾生存在灰色地带,仍然是家塾,在很小的圈子中推广。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程奇立说,在他的身边,有很多家长让孩子重读国学,看重国学对孩子修身养性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但是私塾很难与现行体制融合,特别是高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并且适应社会的进步, 不能关门办学。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现阶段国学班、私塾的兴起体现了现代的开放性,也体现了家长对教育产品多样性的需求。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私塾教育不合法。在学历认证、高考测试中,教育部门可以给国学教育一个转正的机会。"
家长愿望
让调皮的孩子多学习礼数
宋永生说,虽然全省不少城市都有私塾,但其实这个圈子并不大,创办历程也颇为相似。
1998年,宋永生自学喜欢上了国学,并开始研习易学等经典。几年后,宋永生的孩子出生,他便开始在孩子身上 "做试验",结果孩子两岁就会背诵《老子》了, "这一点触动了我,我便把孩子送到外地一个国学班学习了一年,有些心疼,最后还是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