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蓝天白云成为奢侈品时,当我们的孩子在畅想蓝天白云是什么样子时,我们将何以面对?”2月24日,济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攻坚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动员会议上,市长梅永红的话引人深思。生态环保、大气整治,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是老百姓生活环境质量的现实反映,直接影响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必须破釜沉舟,把生态环保、大气整治放在保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梅永红强调,济宁应勇于面对污染现状,打好生态济宁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解除老百姓的“心肺之患”。
驱“霾”先破“煤电围城”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济宁单位国土面积的火电装机强度为963千瓦/平方公里,单位国土面积的煤炭消费强度为3775吨/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城区周边15公里范围内,就有15家电厂、10座煤矿。”济宁市环保局局长张言申表示,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济宁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基本全部来自于燃煤;二氧化氮约60%来源于燃煤;PM10有40%来源于燃煤;PM2.5主要来源于上述三种污染物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的叠加。彻底解决济宁大气污染问题,必须首先破解“煤电围城”问题。
“针对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我们实行加严的‘济宁标准’,倒逼企业提升技术,同时要求企业进行脱硫、脱硝、除尘项目改造。”张言申说,今年的整治目标为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种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分别较2010年下降12%、8.6%、17%。
据此,济宁将加快华能黄屯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东郊热电、菱花电厂、雪花电厂、华能高新热电、济二电厂、济东新村热电等6家电厂整合关闭;如意印染、如意花布、鲁抗医药[-0.80% 资金 研报]、济东新村等4家企业的电厂已列入结构调整年度计划,痛下决心加快推进关停或搬迁。尤其要将济宁电厂、运河电厂的4台13.5万千瓦机组作为环保重点监管对象,实行加严的济宁排放标准,发现超标排污立即停用。
为切实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的提标改造,济宁对26家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市级领导联系、一厂一组、一厂一员、一厂一策”的督导制度,同时建立“治污保证金”制度,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或超标排污的企业,视情节和污染危害程度,从保证金中按一定比例扣除,对提前完成治污任务或运行正常、达标排放的企业,按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重点破解扬尘污染
“扬尘污染一直是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扬尘控制主要不是技术和资金问题,关键在于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务必要加强。”梅永红说,去年创卫迎查期间,采取分片包干、实施网格化管理等办法,扬尘问题就得到了有效控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今年,济宁市政府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列为政府为民所办10件实事,提出了硬性指标要求。对建筑扬尘整治,实行“部门督导、属地管理、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网格化监管制度,由住建部门牵头负责,列出53家重点建筑工地先期进行试点。
在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上将加大治理力度,确保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都达到90%以上。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方面,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湿式清扫率达到90%、散装物料运输车辆实施密闭运输率达到100%、城区内主要道路硬化和绿化率达到90%。同时,加大物料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存放煤炭、灰渣、砂石、灰土等散状物料的堆场密闭覆盖率、封闭作业率、道路场地硬化率、喷淋洒水率、车辆冲洗率均要达到100%。
今年要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加快道路绿化、河流绿化和公园绿地、穿城林带、环城森林建设,大幅增加绿化覆盖率,年底前让所有裸露土地全部绿起来,以破解裸露土地导致扬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