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矿井多为“边、残、余”和“深、薄、难”
目前,我市煤矿全部为井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类型多,而且分布面广,矿井受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五大灾害”威胁严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受高地温、高地压、瓦斯涌出异常和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威胁越来越大,且防治困难。经过多年开采,部分老矿井产生条件呈现为“边、残、余”和“深、薄、难”。采场正在向浅部开采上限转移,向边界、断层煤柱转移等情况,采掘复杂,难度越来越大。
同时,我市煤矿监管相对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煤矿专业执法人员缺乏,执法装备不足,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应对:3年内,全市过半生产矿井实现数字化矿山建设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全市煤矿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将重点开展科技兴安工程等12项工程应对。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有效减少零星事故,实现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到2016年,煤矿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
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进煤矿现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可靠的基层安全管理网络和科学的基础保障体系。到2016年,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0%,“双基”建设省级先进单位达标率达到90%。
开展科技兴安工程,加快推进煤矿机械化改造,逐步淘汰炮采,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工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程、安全监管体系工程和数字化矿山工程等。力争3年内,全市50%生产矿井实现数字化矿山建设。2016年年底前,依托济宁矿业集团建设1支矿山应急救护大队。同时,在全市辖区煤矿全面推进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立全市煤矿职业危害数据库。
相关新闻
去年全市煤炭产量8334万吨
今年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要达93%以上
(记者 山进)
记者昨日从全市煤炭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全市原煤产量保持在8500万吨左右,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使全市煤炭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3%以上。
据悉,去年,面对煤炭急转直下的严峻经济形势,全市煤炭企业积极应对,倒逼成本,深入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全市平均吨煤综合成本384.8元/吨,同比减少38.6元,使全市煤炭工业增加利润30多亿元。全年煤炭产量833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09亿元。实现利税183亿元,利润70亿元。煤炭工业实现税收132亿元,占全市工业税收的52.4%,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1.6%。
今年,我市以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为主线,实施科技兴煤、推进生态矿区建设等。全市原煤产量保持在8500万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市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3%以上。数字化矿山建设明显加快,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原煤生产吨煤综合能耗降低4%。继续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努力实现吨煤成本再降20元,增收17亿元。同时,完善山东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引导市内煤炭企业和省外资源入市交易,交易量力争突破1000万吨。并加快推进山东能源集团新型煤炭物流基地建设,提高煤炭物流规模和效益。 (记者 山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