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气温回升,农业生产进入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兖州区抢抓时机,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春耕备播,展现出与往年不同的新气象。
化肥“私人定制”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两天,到兖州惠农粮食生产合作社买化肥的农民多了起来。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农民买的化肥属于“私人定制”。
在测土配方触摸屏前,合作社社长仇汉华正在帮村民张继霞查询土壤养分情况。“你地里今年的配方是16、16、10,就是说,一百斤复合肥中需含有16斤氮,16斤磷,10斤钾,去年是16、16、12,今年可以比去年少用二斤钾。”仇汉华为村民开出“施肥处方”。“私人订制”,靠得是这台由政府统一免费安装的“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什么地块施什么肥,上面显示得一清二楚。“老百姓以前种地都是模糊着种,觉着施肥越多,打的粮食越多,肥料节省了一半,地里反而什么都不缺,产量就能上去啦!”村民邱洪亮说。去年,兖州在全区安装了23台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供农民随时查询。“通过和农资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结对子,把这些数据传送给他们,让他们带动农民,从而打通测土配方最后‘一公里’。”兖州区农业局土肥站站长杨茂省说。
蔬菜上兖州市要检测
一场春雨过后,在兖州区新兖镇绿康蔬菜基地里,连绵的蔬菜大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板是诱虫板,灭害虫用的……”菜农张旭斐向笔者介绍,自去年他的蔬菜基地纳入区里的定点监测,他棚里高科技的东西越来越多。除方形的诱虫板外,还有一台蔬菜检测仪,“现在种菜不比以前,也要讲究科技种植、讲究无公害,那才能挣钱呢。”
在大棚内,墙上贴着农药、化肥的使用标准。“种蔬菜抓安全,禁用农药要记全,间隔期要牢记,上兖州市之前药残去,绿色蔬菜大势趋,科学管理是主题。”张旭斐熟练地背起蔬菜办专门编制的口诀,“不仅禁用农药不能用,还要定期检测农药残留,每一季蔬菜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兖州市。”
据兖州蔬菜服务中心副主任鲍卫东介绍,目前全区100亩以上蔬菜基地21个,30至100亩蔬菜基地18个,其中新建了5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基地都配备有检测仪,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同时,引导基地与多家大型超兖州市建立了“农超对接”供菜协议,日供应瓜菜总量在1万斤以上。
“点单式”服务送科技
“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要抓住当前土壤解冻返浆的有利时机,重点做好麦田划锄保墒工作。”2月18日上午,在兖州区小孟镇沙窝村,80多名群众围坐在一起,听农技专家王燕讲解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春季麦田管理伊始,该区抓住时间节点,从兖州市、镇两级抽调100名技术员,分成7个授课小组,举办科技巡回大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单式”科技培训,针对日常管理中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由农民“点单”、专家“下厨”,再由专家进行面对面讲解,传授农业知识和技术要领,使科技服务更适合农民的“口味”。
为了更方便的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该区还成立了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中心,为全区1000个科技示范户订制了“农业科技”手机短信,及时发送各种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各种农业资讯,使他们随时随地了解掌握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最新动态,实现农业信息覆盖的“全天候”。此外,该区还通过农业110、技术服务直通车,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张美荣 乔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