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孙浩发自华盛顿
“你最有兴趣了解中国什么?”这是白宫在新设网页“第一夫人中国行”上提出的问题之一,欢迎美国青少年留下姓名、电邮和提问,并由此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首次访华之旅的实时更新。
白宫3月3日宣布,米歇尔计划于3月下旬访华,行程包括北京、西安、成都。由于奥巴马3月下旬将出访欧洲等地,美国媒体将米歇尔访华称为“独秀”。不过,她的母亲玛丽亚·罗宾逊以及两个女儿萨莎、马莉娅将随行陪同。
发布访华行程次日,米歇尔就走进华盛顿育英学校“热身”,向一批已学习中文6年、曾到中国旅行的美国小学生“借招”。
询问“旅游经”与“美食经”
育英学校教室内,墙上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以及师生们特别绘制和剪贴了的马形图案和中文“心想事成”、“育英欢迎”等内容。面对围坐在身边的29个10岁到12岁学生,米歇尔说,希望在座曾经到中国旅行的孩子们给自己传授一些经验,聊聊他们眼中的中国城市、中国学校、中国孩子。
现场有21名学生去年5月曾随老师到中国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旅行和访问两个星期。孩子们借助文档、照片、展板向米歇尔介绍了自己中国之行的亮点,包括爬长城、参观故宫和兵马俑,以及走进中国学校和家庭、与中国同龄人交流。
白宫在米歇尔访华专题网页中承诺,将及时更新博客介绍旅途亮点,尤其是中国名胜古迹和城市面貌。米歇尔也在交流活动中特别追问了孩子们爬长城用了多长时间、兵马俑有多高、品尝了哪些中国美食等“旅游经”。
“兵马俑现在保护得怎么样?”米歇尔问。“它们还在那儿,7英尺高,比一个人都高!”一个孩子抢答。“哇哦,”米歇尔一脸赞叹。
对美国人来说,中餐其实并不陌生,各地有不少受欢迎的中餐馆,但“吃”仍是游客们中国之行前必不可少的话题。小笼包、辣菜、面条,孩子们给米歇尔传授着“舌尖上的中国”的亲身经验。
当然,即便对这些学了6年中文的小家伙来说,中国仍是颇具神秘感和差异化的国度,“吃”也是直接体现习俗差异和文化冲击的地方。当被“第一夫人”问及中国之行发现了哪些新奇美味,孩子们争相列举腌制海蜇、凤爪、鱼头。
“(鱼头)怎么个吃法?”米歇尔好奇追问。立即有“小吃货”描述了中国朋友怎么教他们吃鱼头、吃鱼脑。米歇尔连忙笑道,这消息还是不告诉她的女儿们为妙,“但我倒觉得这听起来不错,我可是一个爱冒险的食客。”
了解美国孩子的“中国印象”
孩子们还特别在展示中介绍了更多“中国预期”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偏差,重复提及所到中国大城市比自己原先预期的更大、更先进、更现代。有人说,没想到北京除了胡同还有那么多摩天大楼,也没想到整座城市这样现代化,古代建筑其实并不多。
有人说,没想到西安人口几乎等同于苏格兰;还有人说,没想到上海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大都会。有人建议米歇尔在访华前学几句简单中文、学习使用筷子、学会在中国购物时“砍价”。“从哪些学起好呢?”米歇尔问。一个小男孩立即提议,先要学会问“厕所在哪里?”现场哄堂大笑。米歇尔总结说,孩子们去中国旅行前也有着对中国种种不了解或错误观点,其他地方的人们或许对美国人也存在种种误解,因此要以“开放心态”走近其他国家和文化。米歇尔说,教育是自己每次出访他国最关心的领域,她希望更多了解中国年轻一代,包括了解他们为何那样勤奋学习、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