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改革,中国旧有计划经济中的很多表达方式在如今的常用语中已经不多见,比如曾经常用的“单位”一词。所有国企、机关、编辑部或大学都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单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在单位内部上演。
单位制度中还包括“午休”,即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后强制进行的午间小憩。大多数在单位没有床的人选择趴在办公桌上小睡一会儿。
30多年之后,单位已经在中国变得非常少见,午休也很难得。工作压力、时间压力和日常琐事迫使所有人行色匆匆。这是一种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的现象,但据新华社针对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所撰写的报道,这一现象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人的睡眠质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世界人口中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而在处于压力之下的中国国民中,这一比例达36.2%。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指数在60分以上被视为获得了适当休息的睡眠。得分排名第一的职业为教师(62.6),公务员和办公室职员紧随其后。而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和记者则排名靠后。
这些睡眠不足的职业群体和其他困倦的中国人显然对自己和他人构成威胁。估计很多中国司机都会承认自己经常打瞌睡。警方认为,全国每年200万起、造成4万至5万人死亡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中,许多是由驾驶员睡眠不足引起的。因此,汽车大国中国将2014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定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
作者:约翰尼·埃尔林 (来源:新华国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