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绍,济钢拟打造“都市型钢厂”,今年拟投入近20多亿元实施155个污染治理项目,目标是每生产一吨钢所排放二氧化硫控制在60克左右,争取明年达到欧洲排放标准,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济炼】 无搬迁计划,投70个亿打造“城市型炼厂”
“我们从未考虑过搬迁,企业不会给城市环保拖后腿。”中石化济南分公司(俗称“济炼”)相关负责人表示,济炼的发展定位是就地发展,按照打造“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的城市型炼厂的方案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济炼一定能与济南东部共存。“实践表明,炼油工艺的不断升级完全可以做到安全的可控、污染的可防,实现与周边社区和谐共处、发展共赢,同时避免了天价的搬迁费用,可谓一举多得。”该人士透露,中国石化目前已正式确定济南炼化和广州石化作为打造“城市型炼厂”的先期两家试点企业。所谓城市型炼厂,是西欧、日韩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探索,济炼近几年计划投入70亿元,主要集中在清洁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密闭式装置设备的升级改造上,力争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防护做到最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济炼已投资6.5亿元启动“蓝天碧水”专项行动,重点建设投用两套催化烟气脱硫装置、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场、增设实时现场监测设施等,努力达到济南市环保指标要求。
济南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范围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涉及济钢、济炼、盛源化肥、蓝星石油、球墨铸铁等数十家大中型工业企业。
相关链接
首钢搬迁堪称史无前例
安置分流职工6.47万 国家总投资677亿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搬迁的载体。首钢搬迁整体工程,国家计划总投资达到677亿元。
首钢老厂区距天安门只有17公里,前身是1919年开始建设的石景山钢铁厂。随着首都城区变大,区域条件和环保压力限制了“钢铁巨人”的进一步长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由于国家没有批复发展规划,首钢多年来不能在北京地区扩大规模,基本上处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状态。1994年,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的话题便小范围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2005年6月,首钢炼铁厂5号高炉停产,标志着首钢北京地区涉钢系统压产、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1月13日,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这座有90年历史的钢城退役。至此,首钢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从最高时的近9000万吨剧减至零,从根本上消除了对大气的污染。
而有“十里钢城”美誉的面积为8.56平方公里的石景山首钢工业区,则被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最终将形成每年1000亿元以上产值。延伸阅读:孕妇难产请求剖腹产 济钢总医院拒绝手术致婴儿死亡山东公布“随手拍”阶段成果 济钢等18处烟尘点被查济钢温泉济南首次逐家通报污企罚单 济钢上榜被罚47.5万济南打响蓝天保卫战整治冒黑烟企业 济钢被罚47万余元济南通报大气污染问题企业名单 济钢被罚35万济钢等东部企业拟外迁 济南东部有望建航空城
相关阅读